【未普評論】嚴重不同調,美中軍事對抗風險驟升
2023-06-07
近日,美中在南海台海的軍事對抗風險驟然升高。中國戰機先在美國偵察機機頭前快速掠過,中國軍艦繼而橫向切入正在行駛的美國軍艦,相距不到150碼。兩國軍機和軍艦差點撞上,世界為此捏了一把汗。
港府申禁令後《榮光》搜尋及下載率飆升 學者:政府計錯數隨時適得其反
2023-06-07
港府申請法令禁播2019年「反修例」歌曲《願榮光歸香港》,反而讓這首歌得到更多人關注。本台整理市場數據,發現禁令消息傳出後,在網上平台iTunes、Google、YouTube下載或搜尋人數急增。學者認為,港府可能「計錯數」,強硬做法令市民適得其反。
台灣禁歌政策橫跨60年 你愈禁歌愈紅
2023-06-07
「禁歌」最近成為兩岸三地熱門話題,其實比起港府對《願榮光歸香港》申請禁制令,台灣早在30年代日治時期,就已經打響第一槍。國民政府遷往台灣後,更以反共為由禁掉不少歌曲,後來禁歌理由更天馬行空般的無限擴張,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笑話。有官員回憶,當年也有部份香港歌,因歌詞敏感而禁止在台播出。
廿年官商勾結豆腐渣照批 政府地產商陷財困津碧桂園沉降善後無期
2023-06-07
天津八里台碧桂園大範圍沉降一周,政府和地產商均未採取善後,被迫緊急轉移的數千居民仍棲身旅館,費用不知由誰埋單。業內人士指,中國過去廿年靠地產拉動經濟,衍生大量貪腐及豆腐渣問題,以事發小區為例,當局准許在渤海灣旁大規模建設高容積率的高層住宅,做法「反人類」。隨著政府和地產商資金鍊斷裂,紛紛推卸責任。
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立法「反脅迫措施」劍指中國
2023-06-07
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周二就「反脅迫措施」立法達成協議,料可於今年秋實施。台灣駐立陶宛代表指,中國經濟制裁立陶宛促發歐洲出台相關政策。學者分析,歐洲乃至全球民主國家進一步在對華立場上達成一致。
疑遭港府施壓 六四民意調查報告發布前急煞停
2023-06-07
有30年歷史的「六四民意調查報告」,因香港政府部門施壓,今年發佈前被叫停,負責的研究機構沒有說明原因,但相信與國安警察有關。前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指,六四民調是反映港人政治看法的重要數據,批評港府施壓做法不適當。
事實查核|中國官媒民調:全球七成民眾反對北約染指亞太?
2023-06-07
中國環球電視網上周一引述自己的民調報道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計劃明年在東京設聯絡處,有高達七成的受訪者表達「強烈反對」。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發現,CGTN民調給出的「七成民眾反對北約染指亞太」結論不可信,涉嫌誤導民眾。
匯豐終止社民連及4成員戶口 分析:恐衝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2023-06-06
香港社民連示威稱其3個匯豐銀行戶口,近月遭匯豐終止提供服務,目前無法收取公眾捐款,惟匯豐一直拒交代具體原因,團體至少4名成員的個人帳戶亦受牽連,質疑匯豐配合港府的「軟性政治迫害」。分析指,行動令人懷疑有政治目的,衝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台日低調加強軍事交流 學者:可增加台灣防衛能力和戰前準備時間
2023-06-06
傳媒報道,日本5月中派遣文官訪台進行「台日戰略對話」,並進行兵棋推演台海戰爭狀況。台灣國防部否認報道中提到「部長出席致意及派遣軍官與會」,但在兵推方面並未進一步說明。民進黨立委透露,台日還進行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兵推。學者指,在二軌和非作戰層面合作,對台灣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