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4-01-19
台灣大選,民進黨賴清德、蕭美琴得559萬票,以92萬票之多擊敗親中色彩濃厚的國民黨侯友宜、趙少康,當選第16任總統與副總統。不過,比起2020年,民進黨卻少了260萬票,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票,流失到在兩岸關係上渾沌不明、採取搖擺中間派立場的民眾黨柯文哲、吳欣盈手中。
2023-06-02
我在本論叢之四提出香港人是「中英雙重皇民化」的產物,這固然可以理解為「在我們身上包含著世界上兩個最重要文明的文化基因」,但因為我們是位於嶺南之南一隅、透過千百年中英殖民統治而間接獲得那些文化因素的,所以除了好的東西之外,還遺傳了不少雜質和渣滓。舉我們香港人的語言為例,就可說明清楚。
2023-04-07
受難於國安法幾近三年,以十萬計港人漂泊他方。獲得了寄居地的新身份之後,這些香港人的認同不能不隨著變化,是時候從新思考「身份」和「認同」這一對概念。
2023-03-24
近日有不少外國朋友問:香港的厄運對台灣有何意義?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須先搞清楚為甚麽香港會沉淪。例如:如果是隕石把香港一舉擊沉,那就對台灣沒有任何教訓意義;如果是因為新興的港獨運動太激進,台灣或者要低調一些;又如果是因為老牌泛民主派太溫和,台灣就不妨激進一點。
2023-01-06
凱撒南征北戰建功立業之後受羅馬民眾盲目擁戴,搖身一變成了獨裁者;後來他雖遭刺殺,但共和無法恢復,羅馬進入獨裁統治的帝國時代。兩千多年後的香港同樣陷入制度倒退;之前延續了三十多年的民主運動不僅爭取不到最低限度民主變革,也無法阻擋更為黑暗的極權統治來臨。
2022-12-02
「大黨大國領袖」習近平前幾天窘態畢露,因他那招牌政策「動態清零」踢了鐵板,點著了中國人的怒火。習是個初中程度上了皇帝位的紅衛兵,綽號包子,長於以權術治國卻識見貧乏,所以總有一次穿幫。
2022-11-11
本論叢第一篇文章呼籲年輕人早結婚多生仔,否則香港人很快滅種,甚麼也承傳不了,遑論光復。不過,要香港海外族群人丁旺盛,知難行亦難,但很多年輕港人出亡的時候,學業事業都還未打好基礎,面對的難題首先是在陌生環境裡生存。我嘗試從經濟學角度探討一條可行之道。
2022-10-28
致勝之道,無非知彼知己。明白你的敵人,然後制定自己的最優對策。香港人想打敗邪惡軸心光復故土,就必須在關鍵時刻反思和調整對這個「道」的兩個方面的理解。
2022-10-14
美國外交思想界對中國態度轉變,標誌是亞細亞學會和胡佛研究所分別發表的兩份報告,給出的訊息同樣是,過去自尼克遜與基辛格時代起、執行了四十多年對中國的「策應方略」徹底失敗,不僅沒有改變中國政權本質,反而讓中國成功滲透西方社會的每一層面和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