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2-07-19
鄧小平辭去所有職務,明確了最高職位任期不能超過兩屆,還有一個未成文的政治安排,就是江澤民和胡錦濤要把權力還給紅二代。沒有這個安排,習近平根本不可能登上大位。
2022-07-12
很多人開始相信,正如普京侵烏失敗,讓無法團結的西方國家團結起來一樣,習近平的清零失敗,讓勢不兩立的中共高層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必須阻止習危害「黨和國家」的生存。這意味著,一場決定億萬人的命運和中國國運的政治大博弈已經展開,這場博弈的核心挑戰其實並非所謂的「中國向何處去」,而是中國權力博弈的倫理和道德底線該如何重設,具體來說,就是如何給習近平和他的支持者們安排一條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退路。
2022-07-05
很多人都意識到,21世紀可能像上世紀一樣,科技「進步」首先是助長了惡勢力給人類帶來更大規模的災難,而這一次,則更有可能帶來所有文明的徹底毀滅。
2022-06-28
普京侵烏戰爭的戰略失敗,讓習近平失去了打台灣的歷史性機會,但也給習近平創造了有積極意義的歷史性機會。但習近平會這麼看嗎?台灣國策研究院的執行長郭玉善認為,習近平不僅不這麼看,反而把俄烏戰爭視為他的一個新的「戰略機遇」。
2022-06-21
俄烏戰爭越來越不取決於戰場得失,而是取決於俄國能挺多久,取決於普京在毀掉俄國的同時,能在多大程度上引爆全球危機。
2022-06-14
北京突然發布習近平簽署《軍隊非軍事行動綱要》的消息,這究竟是習近平嚇唬人的姿態,還是一個為實行全面軍管而採取的實質步驟?我傾向於認為是前者而不是後者。那麼,習近平做出這個姿態,是不是說明黨內高層的權力鬥爭又升級了呢?我的看法是,在「清零」問題上,習近平無論在黨內還是在社會,都陷入極大孤立,確實給反習勢力創造了重大機會,但目前習近平面對的最大麻煩其實並不是有人要奪他的權,而是他堅持「清零」,急劇惡化了中共的財政危機,給整個經濟帶來了崩盤風險,就連一向挺習的人,都清楚地看到了這個風險。
2022-06-07
兩年前疫情爆發之初,我寫過一篇評論,當時的基本判斷是,中國疫情的爆發,很可能意味著一場全球大災難,而習近平本人的「中國夢」也將因此被終結。現在看來,歷史的實際過程總比預感要豐富和曲折許多。現在我面對的問題就是,怎麼才算是進入「後習近平時代」?
2022-05-31
在政治意義上,2022的夏天會是一個熾熱的夏天。核心問題,就是與當前局勢有關的大國博弈,能否阻止普京和習近平做困獸鬥可能給世界帶來一場比新冠病毒大流行更慘烈的大災難。
2022-05-24
儘管拜登的民調似乎又創新低,但我相信他一點也不會為此而煩惱,因為他知道,自己將成為不僅是美國史上,而且是世界史上最幸運的政治領袖:他將在自己任內,甚至可能在今年,也就是2022年內,領導自由世界打贏兩場影響歷史走向的正義之戰。一場,當然就是支持烏克蘭抵抗俄國侵略的戰爭,而另一場,則是遏止中國發展高科技的全球供應鏈重建之戰。半年前,這樣快的格局變化是無人能想像的,而現在,就連普京和習近平最「鐵桿」的支持者,也看明白了這兩個強人大勢已去的現實。
2022-05-17
由海權帝國建構的現代世界所推動的全球秩序,並非是能用公平和道義來辯護的秩序,但對陸權帝國主導的政治秩序而言,海權帝國的挑戰具有極大顛覆性。這是因為,海權帝國向其他文明展示了一種「主權在民」的理念之可欲與可能的願景,這就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理解這一點,對於理解俄國和中國自殘和自毀的文化邏輯,乃至理解人類可能自毀的邏輯,都十分關鍵。
2022-05-10
俄羅斯政治文化中的「血性」以及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奴性」,在當下歷史大事件的展開中盡顯無遺。俄軍士兵在烏克蘭的殘暴,固然有普京的慫恿,但也有很深的傳統,中國大陸的「清零」鬧劇以及香港在此番「特首」更替中呈現的官場醜態和種種的兩面人伎倆,也是如此。
2022-05-03
我發現自己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孫女赫魯曉娃教授,對當前局勢的嚴重性做出了相同的判斷,那就是當下世界爆發核戰爭的風險有可能超過了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直接原因就是普京和習近平,也就是俄中這兩個核大國的領導人在與美國和西方的對抗中面臨滅頂之災,顯示出遠超赫魯曉夫的自殺傾向。
2022-04-26
兩個傳媒事件激發我選擇這個題目,一個就是,我非常意外地發現,美國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關於俄烏戰爭爆發錯在美國的觀點,不僅得到中共媒體的熱捧,且米爾斯海默本人也非常積極地利用中共媒體的平台來批評美國主流媒體,為自己辯解。
2022-04-19
雖然俄羅斯慘敗的大勢已無可挽回,但未來幾周俄烏戰局仍非常重要,因為其結果將決定普京的生死,從而關係到未來多年地緣政治博弈的大格局。上周末,美國強硬派公開在媒體上對拜登發出警告:不要手軟,不要給普京任何喘息的機會。我相信,強硬派在媒體上高調發聲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習近平知道美國決心讓普京永遠失去權力,因此,在援助普京的問題上,習近平要知難而退。那麼,這種壓力有沒有達到效果呢?我看到媒體報導,烏克蘭政府的公開態度是,中國政府保持了中立。
2022-04-12
由普京發動的這場「特別軍事行動」,竟如此神速地升級為一場決定21世紀文明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世紀之戰,為所有人始料所不及。但是,從文明衝突的角度來看,這場戰爭的勝負及其劃時代的意義已越來越清晰。此戰真正的勝方,是美英代表的海權帝國文明,而敗方,則是俄中軸心代表的陸權帝國文明。雖然海陸帝國文明的衝突由來已久,但若無澤連斯基關鍵時刻的大智大勇,兩種帝國文明的對決不會在此時以此種方式發生。此前有很多人都認為,台海之戰更有可能演化為兩種文明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