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档案
2022-06-07
两年前疫情爆发之初,我写过一篇评论,当时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疫情的爆发,很可能意味著一场全球大灾难,而习近平本人的「中国梦」也将因此被终结。现在看来,历史的实际过程总比预感要丰富和曲折许多。现在我面对的问题就是,怎么才算是进入「后习近平时代」?
2022-05-31
在政治意义上,2022的夏天会是一个炽热的夏天。核心问题,就是与当前局势有关的大国博弈,能否阻止普京和习近平做困兽斗可能给世界带来一场比新冠病毒大流行更惨烈的大灾难。
2022-05-24
尽管拜登的民调似乎又创新低,但我相信他一点也不会为此而烦恼,因为他知道,自己将成为不仅是美国史上,而且是世界史上最幸运的政治领袖:他将在自己任内,甚至可能在今年,也就是2022年内,领导自由世界打赢两场影响历史走向的正义之战。一场,当然就是支持乌克兰抵抗俄国侵略的战争,而另一场,则是遏止中国发展高科技的全球供应链重建之战。半年前,这样快的格局变化是无人能想像的,而现在,就连普京和习近平最「铁杆」的支持者,也看明白了这两个强人大势已去的现实。
2022-05-17
由海权帝国建构的现代世界所推动的全球秩序,并非是能用公平和道义来辩护的秩序,但对陆权帝国主导的政治秩序而言,海权帝国的挑战具有极大颠覆性。这是因为,海权帝国向其他文明展示了一种「主权在民」的理念之可欲与可能的愿景,这就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俄国和中国自残和自毁的文化逻辑,乃至理解人类可能自毁的逻辑,都十分关键。
2022-05-10
俄罗斯政治文化中的「血性」以及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奴性」,在当下历史大事件的展开中尽显无遗。俄军士兵在乌克兰的残暴,固然有普京的怂恿,但也有很深的传统,中国大陆的「清零」闹剧以及香港在此番「特首」更替中呈现的官场丑态和种种的两面人伎俩,也是如此。
2022-05-03
我发现自己和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孙女赫鲁晓娃教授,对当前局势的严重性做出了相同的判断,那就是当下世界爆发核战争的风险有可能超过了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直接原因就是普京和习近平,也就是俄中这两个核大国的领导人在与美国和西方的对抗中面临灭顶之灾,显示出远超赫鲁晓夫的自杀倾向。
2022-04-26
两个传媒事件激发我选择这个题目,一个就是,我非常意外地发现,美国政治学家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关于俄乌战争爆发错在美国的观点,不仅得到中共媒体的热捧,且米尔斯海默本人也非常积极地利用中共媒体的平台来批评美国主流媒体,为自己辩解。
2022-04-19
虽然俄罗斯惨败的大势已无可挽回,但未来几周俄乌战局仍非常重要,因为其结果将决定普京的生死,从而关系到未来多年地缘政治博弈的大格局。上周末,美国强硬派公开在媒体上对拜登发出警告:不要手软,不要给普京任何喘息的机会。我相信,强硬派在媒体上高调发声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习近平知道美国决心让普京永远失去权力,因此,在援助普京的问题上,习近平要知难而退。那么,这种压力有没有达到效果呢?我看到媒体报导,乌克兰政府的公开态度是,中国政府保持了中立。
2022-04-12
由普京发动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竟如此神速地升级为一场决定21世纪文明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世纪之战,为所有人始料所不及。但是,从文明冲突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的胜负及其划时代的意义已越来越清晰。此战真正的胜方,是美英代表的海权帝国文明,而败方,则是俄中轴心代表的陆权帝国文明。虽然海陆帝国文明的冲突由来已久,但若无泽连斯基关键时刻的大智大勇,两种帝国文明的对决不会在此时以此种方式发生。此前有很多人都认为,台海之战更有可能演化为两种文明的对决。
2022-04-05
习近平在普京「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狂赌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得到更多消息支持。这意味著,世界正面临著二战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2022-03-29
所有熟悉全球地缘政治史的人都意识到,此次俄国惨败具有难以估量的重大意义。越是重大的历史节点,就越不宜使用短期的分析框架来解读,而这正是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所代表的西方所谓「知华派」精英的致命弱点。
2022-03-22
拜登已经非常清楚,习近平不仅不会帮他的忙,而且会不择手段乃至不惜代价地帮普京。即便普京被政变推翻了,习近平也不会背弃普京,而是会给他流亡中国的机会。
2022-03-15
恶势力头子突然失去理智,肆意欺凌一个近邻,还高喊自己是受害者。邻居们试图劝恶霸住手,恶霸反而更起劲,威胁谁敢插手就与谁拼命。这时候,受害者沉著而有效的反抗,令全体村民眼睛一亮,一种前所未有的共识瞬间形成:再也不能让这种日子继续下去了。
2022-03-08
在信息战意义上「我们已经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西方民主国家低估了专制大国发动战争来改变地缘政治版图的决心和能力,结果是为了捍卫自由的价值,不得不将整个世界都卷入一场无法控制的战争。
2022-03-01
普京的豪赌彻底输了,这一点已毫无疑义。但是,我们正在亲历的这场划时代的大戏将以甚么方式收场、更重要的是,将以多大的生命代价收场,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在普京宣示他会动用核武之后,所有人都想到的问题就是,他真有可能按下那个电钮吗?与此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习近平会做甚么选择,是加大核战风险,还是相反?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