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11-12-27
2012來了。在此辭舊迎新之際,中國人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民一樣,對2012年的到來都懷有不同於往年的期待之情。這不僅是因為許多重要的國家和地區都將更換領導人,而且最高權力的交替正發生在內外危機的緊要關頭。危機將如何影響政局之變?反過來,政局之變又將如何影響危機的發展,是人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2011-12-20
2011是中國公共話語政治自89年64事件以來最活躍的一年。一批新詞進入了中國公共語彙,最近的一個就是PM2.5。PM2.5之所以能為大眾所知,首先要感謝美國人的“陽謀”。沒有美國大使館自2008年以來每小時通過推特發布他們檢測到的北京空氣質量指數,中國人至今還會蒙在鼓裡,不知一場殺人不見血的環境災難,就發生在盛世之都。當然,這一醒悟更要感謝網絡革命,沒有這個新的信息傳播手段,中國當局就能繼續他們自欺欺人的把戲。
2011-12-13
2011年一個全球性的現像,就是各國精英對本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理念紛紛進入前所未有的集體反思。推動這一反思大潮的背景之一,就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在各種內外事件的推動下,正在深化為各國的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這個反思的另一個深刻背景,就是網絡技術對人類的社會交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台。人類從未像今天這樣,可以即時地分享信息和知識。
2011-12-06
近幾周來,中國應對全球經濟不景氣長期化的基本思路逐漸明朗。這個思路初露端倪是王岐山11月21日在成都第22屆中美商貿聯委會的講話中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確保經濟復蘇是壓倒一切的任務,不平衡的復蘇比平衡的衰退要好”。
2011-11-29
感恩節期間,美國之音采訪了章家敦,重提他2001年出書預言中國將在十年內崩潰。雖然離他預言的時間僅剩一個多月,但無妨我們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今天有更多人,尤其是有更多中國人不得不承認他當年確有先見之明。
2011-11-22
明知奧巴馬亞洲之行來者不善,中國卻刻意保持了低調。這與2008年的不可一世形成鮮明對照。不過三年,中國人似乎早已把當年揮舞國旗的記憶拋到九霄雲外。這也不難理解,人都有盡快忘記自己愚蠢失態的本能。
2011-11-15
上周的“財新峰會”,謝國忠斷言“中國地產泡沫爆了”。這一言論並未引起轟動效應,說明已是不少人的共識。誰都知道,房地產泡沫破裂意味著中國經濟由此進入多年來最驚險的航程,但與會的海歸精英們卻擺出一幅“淡定”之態。這些人真的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還是早已有了各自的後路?經濟全球化一個耐人深思的現像,就是很多參與制造泡沫,且從中漁利者,可以全身而退,逃之夭夭。
2011-11-08
最近國內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我突然有了這樣一個想法。也許中國已經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一場網絡時代的政治革命。所謂政治革命,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有人被迫下台,而新上台者會推行一套完全違背下台者意願的新政。
2011-11-01
上周,浙江湖州的織裡鎮爆發了嚴重的衝突。消息傳來,讓我頗感驚訝。因為在我的印像中,地處杭嘉湖平原的織裡鎮,是中國江南文明的一個典型小鎮,用當地網民的話說,一向民風淳樸,社會安定。http://news.jinghua.cn/351/c/201110/31/n3518733.shtml
2011-10-25
卡扎菲的下場雖不令人意外,但各種細節傳來,對我心理衝擊之大卻是未曾想到的。重要的原因,就是利比亞人的命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中國人的命運。
2011-10-18
陳光誠的家沂南縣東師古村目前已經成為最受世界關注的一個中國村莊,成千上萬的人雖不能親往,卻也情不自禁地打開Google衛星圖片,想看一眼這個神秘村寨的面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東師古村距當年張靈莆的葬身之處孟良崮,僅有20公裡之遙。這真是歷史的一個絕妙的安排。
2011-10-11
資本主義推動的每一輪經濟全球化高潮,都必然導致大規模金融危機,2008年以來,歷史又一次見證了這個不變的規律。現在,我們正在見證這種全球金融危機本身的規律,其中之一就是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黯淡經濟前景,必然引發全球性的政治動蕩,包括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也逃脫不了大規模公民不服從運動的興起。
2011-10-04
每到十月,兩岸中國人都各有各的國慶假日。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不勝感慨之余,也生出一個問題,中國人會不會再弄出一個國慶假日,也就是說再來一場大革命?我相信,今年想到這個問題的人會格外多。因為當前中國的情勢,實在與晚清有太多的相似。
2011-09-27
上周,刺激美國股市大跌的壞消息除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以外,還有一個壞消息就是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多年來,關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要掉下來的預測一再被證明是錯的。那麼這次會如何呢?從最近來自中國媒體的消息看,這一次,中國經濟大減速已是勢所難免。
2011-09-20
網上流行一個帖子,作者署名喜之郎。他的這番議論把看起來毫無關聯的兩件事聯起來,一下子讓許多人看到了“中國人吃著地溝油,卻拿著外彙去救歐洲”的荒唐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