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18-12-18
中國紀念改革開放第四個十年的意義,不同於第二、第三個十年,而與第一個十年有一比,因為未來十年,中國將如同1988一樣面臨巨大轉折。而這樣的時刻,意味著對中國的歷史感,也就是對中國人理解歷史的能力會是一種考驗。
2018-12-11
孟晚舟決定在12月1日,也就是習近平和特朗普歷史性會談的時刻在溫哥華轉機,很可能以為加拿大不至在此敏感時刻對她下手。事實證明,對她個人來說這是一個代價巨大的誤判,但孟晚舟絕沒想到的是,她的這個錯誤,結果可能是幫了習近平天大的忙。
2018-12-04
支持習近平的人可以說中國沒輸,而支持特朗普的人則強調,美國強勢的大格局完全沒有改變,只不過是「讓子 彈再多飛一會兒」罷了。那麼,為甚麼特朗普沒有像有些人希望的那樣趁熱打鐵,而是選擇了暫停貿易戰升級呢?
2018-11-27
此次台灣大選,韓國瑜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推動了國民黨的大勝。如何理解台灣的這個政治奇蹟?現在,包括中共在內的各方政治勢力都認識到,韓國瑜的崛起,能不能救國民黨不好說,但確實為台灣民主帶來了新的生機。
2018-11-20
在特朗普和習近平即將舉行會談的前夕,分析美中關係未來走向成為所有國際政治評論家無法迴避的挑戰。雖然他們都不得不在此時發表意見,但每個人都知道,美中關係未來的變數實在太多,很難分析。
2018-11-13
在周日(11月11日)紀念一戰結束百年的儀式上,巴黎的陰雨恰好襯托了在場的各國領導人沉重的心情。他們都很清楚,人類有可能再次遭遇大規模衝突的慘劇。而在二十年前,這種可能性幾乎是不可想像的,當時更不可想像的,就是中國竟然會成為21世紀世界和平最危險的挑戰者。
2018-11-06
習近平在上海進口博覽會上的講話,宣示了他對自己權力穩固的信心。這增強了我的這樣一個判斷,那就是不久前特朗普與習近平的通話,兩個政治強人明確了這樣一個政治交易。那就是習近平將對特朗普做出重大讓步,而特朗普將不支持任何倒習的政治力量。
2018-10-30
在習近平內外交困的時刻,安倍為甚麼要「幫」習近平一把,而不計較前些年習近平對日本的霸凌以及對安倍個人的無禮?簡單的解釋,當然就是作為政治家的安倍,不能感情用事,而只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問題是,安倍究竟如何來考量日本的國家利益?他為甚麼不與特朗普步調一致,等美中貿易戰有了眉目再做決定?
2018-10-23
打開周一的《FT中文網》(《金融時報》中文網),頭條消息是「庫德洛指責中國拒絕緩解美中貿易緊張」,第二條消息就是「中國股市創下將近三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對於關心中國經濟的人來說,這兩條消息其實都不是好消息。
2018-10-16
根據特朗普和習近平可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晤的消息以及崔天凱大使在周末對美國媒體的講話的態度,不難得出這樣的判斷,美中兩國在對抗迅速升級的同時,也希望避免出現失控的局面。
2018-10-09
美國副總統彭斯上周就美中關係發表的講話,令所有人都不再質疑美中對抗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很多人都會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經歷了近半個世紀合作的美中兩國,為甚麼會走向對抗?
2018-10-02
特朗普之所以能當選美國總統,重要原因就是兩黨政治陷入僵局,許多重要立法通不過,加劇了美國的危機和衰落。因此,讓特朗普勝出的關鍵選票,來自一些曾支持奧巴馬的選民。現在,減稅等政策雖然給他們帶來了實惠,但已有不少人深感失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朗普對美國政治文化的一些寶貴傳統,特別是尊重真相、尊重對手人格的傳統,帶來了顛覆性的威脅。
2018-09-25
上周,特朗普制裁中國從俄國採購武器,終於把貿易衝突擴大到了新領域。中國立即召回前往美國交流的海軍司令,同時取消新一輪貿易談判。周一(24日),又發表了關於貿易摩擦的白皮書。這些事件,讓許多仍對美中關係緩和尚抱希望的人,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美中對抗的大勢已無可挽回,兩國關係將進入一個風險難料的時期。
2018-09-18
最近,一篇認為中國私企已經完成支持公有經濟的使命,到了「離場」時刻的文章,在中國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認為這是一篇拍錯馬屁的文章,但作者吳小平暗示,這其實是一篇反諷文章。這個事件的重要背景,是習近平遭遇的私企難題。這個難題就是中國的私企越來越難活,而習近平又拿不出辦法。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個難題,只不過吳小平借這個難題出風頭,反而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2018-09-11
丘吉爾早就認識到了獨裁者「騎虎難下」的困境。而這種困境不僅對獨裁者本人非常危險,對他們治下的國家乃至其他國家,往往也意味著非常大的危險,因為處於「騎虎難下」困境的獨裁者很可能會選擇與盡可能多的人同歸於盡。現代歷史上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納粹德國的希特勒,而最近的例子就是敘利亞的獨裁者阿薩德,他為了保住自己的權位,讓該國人民付出的生命和財產代價,超出了「阿拉伯之春」爆發時所有人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