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拆局】夜繽紛「炒冷飯」 香港為何「夜蕭條」?

2023.09.18
【財經拆局】夜繽紛「炒冷飯」 香港為何「夜蕭條」?
粵語組製圖

「香港夜繽紛」一如所料「雷聲大雨點小」,又是特區政府繼「Hello HK」及「開心香港」後,另一「講咗當做咗」的政績:有統計八成的活動都是「炒冷飯」,巧立名目把部分早已安排的晚間活動一併納入「夜繽紛」推廣,甚至官員還洋洋得意,稱政府幾乎不用花費金錢,卻完全沒有想過為業界拆牆鬆綁。事實上基於港元隨美元升值,令香港旅遊業喪失競爭力;同一時間疫後消費習慣改變,加上勞動人口少,食店即使想加強推廣夜市亦欠缺人手,恐怕香港夜繽紛最終只會變成「夜蕭條」,失去昔日的璀璨光芒。

儘管香港旅遊發展局近日公布,8月份訪港旅客數字約407萬人次,按月增加14%,相等於疫情前平均數的84%,各大媒體亦以此為標題,但這是有明顯誤導,因為比較基數是以2017年至2019年相同月份,大家當然知道2019年發生了甚麼事情。如果單純以2018年8月數字590萬人次計,其實只恢復得69%。

至於外國旅客的跌幅更加「恐怖」,翻查今年首8個月訪港非內地客為403萬人次,而2018年首8個月,非內地客卻有906萬,即回復不足四成半,外國旅客不願訪港,除了因為過去三年的疫情封控的不愉快經歷外,地緣政治衝突令外國政府對內地及香港發出旅遊警示,甚至有旅客擔心「國安長臂」會觸及海外的言論,均削弱了外國旅客訪港意慾。

「香港夜繽紛」活動由政府牽頭,支持機構達30個,但實際上大部分活動均為「炒冷飯」,有統計接近八成活動均為2019年前已有的常設推廣活動,現在僅是巧立名目將其包涵在「夜繽紛」中,而且政府當中投入有限。當中各大發展商均被「揼心口」,將旗下商場加推晚間購物、消費和泊車優惠,部分電影院線設晚上着數票價,並重設午夜場等。

雖然措施只是剛公布數天,但由社交媒體觀察(諷刺的是主流媒體的跟進又一次缺席),部分有推廣活動的商場,多個商戶無一表示有延長營業時間,部分商戶更於晚上8時已關門,場內人流9時起大幅減少。而票價僅50元的午夜場(中環IFC 戲院),亦未見滿座。

提起夜市,大家不期然會想起今天盛況不再的廟街,雖然政府都有提及會由旅發局牽頭與商戶探討刺激方案,但據商戶透露,廟街高峰期有約300間商戶,但近期晚間只有約100間仍然開舖,亦有商戶檔主稱,因近期晚上人流疏落,決定提早關門。

除了之前面提及訪港的外國旅客仍未見起色,我認為有三個因素外界仍然缺乏有意義的討論,但就會局限到「香港夜繽紛」的成效,甚至成為活動成敗關鍵:

1) 港元升值/人民幣貶值
2) 成本規模效益/人手短缺
3) 政府欠缺支援

第一個因素坊間較少人提及,其實就是匯率因素,基於美國聯儲局持續加息,令美元兌主要貨幣升值,美匯連升9周,是2014年以來最長上升周數,當中日圓兌美元則創下10個月新低。

當全球主要貨幣兌美元均見貶值,基於港元聯繫匯率關係,代表外國旅客訪客消費力已先打折扣,更重要是作為香港「米飯班主」的內地旅客,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至十六年低位,今年就已經貶值逾8.3%,換言之就是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即使香港價錢不變,消費力已經自然減少8%,加上香港物價持續上漲,內地旅客在小紅書投訴香港「食貴住貴消費貴」,也是不爭事實。

作為鏡子的反面,港人因為人民幣「平咗」而北上消費,顯然已為「蔚然成風」,深圳夜市景點像福田水圍村夜市、鹽田文化街及茶博園均是全部位於深圳地鐵沿線,有小食街、有文青商店,都是港人已熟悉的「夜浦」熱點。而且深圳市推廣更是不遺餘力,就剛在周末推出21項措施促進消費,不少均是針對便利港人北上消費,開設景點免費接駁線路,當中更針對港人「痛點」完善跨境支付、甚至支援八達通,這與香港的「炒冷飯」措施,明顯高下立見。

人手短缺制約延長營業時間

香港過去幾年因為疫情及移民令勞動人口大跌二十多萬人,各行各業人手短缺是不爭事實。試想一下作為食肆老閭,應付午市及晚市已經用盡一更人手,難道真是要為開拓成效未明的夜市而多請全職或兼職員工?作為打工仔一天已經工作十二至十四小時,即使老闆肯補水,但打工仔又點可能日日捱騾仔做十六甚至二十小時?

作為本地快餐店龍頭,大家樂首席執行官羅德承早前表示,現時晚市營業額尚未完全回復至2018至2019年疫情前,仍有低雙位數百分點的差距,又稱由於餐飲業人手不足,集團尚欠1000名人手,而且門店早上6點已開始營業,員工的工時很長,較為困難全線門店延長營業時間。至於政府推動夜市經濟,他認為,晚上有人流自然好,即是有生意做,但未必能帶旺全港九各地區,估計只帶動油尖旺地區表現。

大家樂的故事對本地食肆或零售店應是相當普遍,基於請人難,部分老闆都不願意將打工仔用到盡,擔心的是員工一旦「劈炮」,要重新請人及培訓絕不輕易,何況延長夜市亦沒有人保證生意一定會增加,這解釋了近期看到儘管商場花費巨額推廣夜市,但很多商場食店在九時前都已經關門不再接客。

欠缺「拆牆鬆綁」 官僚作風成關鍵

回顧2002年,當時特區政府為求搞活本土經濟,想出了在上環開設新大笪地夜市,又借地予非牟利團體在黃大仙經營騰龍墟日市,之後在尖沙咀的露天地方開設日間藝墟,結果全部慘淡收場。

廟街、女人街以及蘭桂坊的夜市曾經盛極一時,本身就並非由政府規劃或推動,他們有自己的自發性的發展,當中包括歷史因素、社會風氣及市民消費喜好,反而政府硬繃繃的政策可能導致夜市的衰敗,例如禁止食肆入夜後在人行道及車路放置進餐桌椅,甚至透過食環署及執法部門打擊,令這些富地區風味的蓬勃夜市變成「夜蕭條」。

反觀內地,面對失業率高企,前任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提出的地攤經濟,就是要恢復就業崗位,他要求各地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上行下效,單是山東夜市街邊檔的小炭火爐「淄博燒烤」,據報帶動當地數十萬旅客人次。前述的深圳促進消費措施,亦表明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檔,將允許街道辦事處根據方便群眾、監管有序等原則,劃定攤販經營場所。

連內地政府都明白,要推動一個夜市恢復生機,「拆牆鬆綁」放寬不合時宜的規管,絕對是推動經濟重要一環。可惜本港官員的官僚作風,將民生訴求如同民主訴求一樣,全數置之不理,恐怕美食車的失敗經驗,很快就會在「夜繽紛」上重演。

政府近期牽頭的「Hello HK」或「開心香港」未見明顯收成,這次再號召全民運動,難以過分樂觀。實際上各界應先集中資源搞好日間及周末經濟,只要商戶在日間生意回暖,實在沒有必要延長商場營業時間。

- 顏寶剛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