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拆局】盤點中港股市歷次泡沫 人為托市能否拯救實體經濟?
2024.10.07
「升市莫估頂」、「有智慧不如趁勢」,今次港股受惠內地「暴力托市」,不單出現「大時代」式爆升,而且更出現四、五千億的「世紀成交」,反映入市氣氛異常熾熱,有不少分析相信基於內地政策出現重大轉折,旺市情況可以維持至明年初,恒指很大機會會升上二萬五千點甚至更高水平。
俗語有話「唔好阻人發達」,但由市況感受到,由於今次升市速度過急,不少散戶持貨不足,部分更只是將多年蟹貨鬆綁,真正搵到「大茶飯」的散戶投資者並不多。不過要追貨入市真的要提醒小心「睇路」,資產市場正催生好大泡沫,雖然短期仍然有很大向上機會,但升跌波幅會愈來愈大,恒指單日上落過千點可能成為常態,買股票應控制倉位及避免槓桿借貸,並且要小心今次股市泡沫會否重演2015年A股「腰斬」及07年「港股直通車」炒車翻版。
上周五(10月4日)港股創出逾兩年半高位。自9月24日「組合拳」推出以來,恒指已累升4489點或24.6%,絕對是技術上已重返牛市。今年以來,恒指單計升幅已經達到33%,不單很大機會擺脫過去連跌四年的困局,甚至成為「港股世一」,表現跑贏全球主要市場,比起英、德、日、澳、新加坡等地股市,甚至與過去一段時間不斷創新高的道指及納指,都贏出一條街,一洗過去「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
中央大力托市,能否真正拯救經濟?
早在人行推出「組合拳」當日,我已在媒體訪問及撰文指出,是次中央救市措施是絕對一次「破格」出招,是一次重大政策轉向,逐步走向中央過去不願意推行的「大水漫灌」,除常規性的減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外,更首次動用貨幣政策支援股市,情況猶如聯儲局QE在市場「放水」,甚至可以說這輪「組合拳」行動中,擺明將托股市的目標放到首位,這在過去幾十年中都是前所未見,似乎是中央終於「識驚」,冀透過推高股市,改善經濟景氣,產生財富效應,紓緩經濟下行的壓力。
不過眼下A股瘋漲,顯然已經催生泡沫,內地社交媒體上已湧現股民「非理性」開戶的傳聞,當中有坐輪椅病人排隊開戶、有外賣員也不送貨就等開立股票帳戶,甚至有人在國慶期間都要乘飛機到香港開戶。一些中型證券行根本做不完這麼多的申請,要靠人事關係才能優先給開戶。難怪有網民稱「十一國慶不放假了,多開股市幾天就退休了」。
當散戶瘋狂投入這場「大時代」金錢遊戲,賺取豐厚回報的同時,我們卻要問一些更基本問題:人為托市以泡沫救實體經濟可行嗎?以貨幣政策支持托市真的能夠持續?一旦泡沫爆破又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內地政策往往是「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催生了這麼大的股市泡沫,最終如何收科?
今期《經濟學人》提出「不是派對時間」,表明要重振經濟,需要的不僅是一場壯麗的股市反彈。報道提出政策制定者終於醒覺,但單單靠股市反彈並不足夠,為了擺脫通縮,經濟學家認為中國需要七至十萬億人民幣的刺激措施,如果分兩年分配,這將相當於 GDP 的 2.5-4%,問題是「習近平不屑於向家庭慷慨施捨,他擔心這會破壞他們的自力更生。」
股市泡沫重演? 憂重蹈2015年覆轍 A股腰斬一半
無獨有偶,在分析界有名的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近日撰寫的報告亦指出,考慮到目前市場情緒及中國社交媒體所見,預期未來數周股市重蹈「2015年大牛市迅速破滅」覆轍的可能性迅速上升,A股可能重複當年史詩般的大上大落,甚至最終出現「腰斬一半」的黑暗歷史。
陸挺指,經歷3年疫情及4年樓市危機,地方政府債務高企,令中國經濟基礎較昔日更脆弱,即使相信中央一定會推出一系列財政政策和其他措施,但礙於股市泡沫正醞釀,而且當局對重點關注哪些領域仍存爭議,導致財政刺激方案的最終規模及內容,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在悲觀情境下,股市經歷狂熱後將出現崩塌,意味類似2015年市況將再次發生。
除了陸挺以外,很多分析家亦認同目前市況很像2015年的翻版,那2015年發生了甚麼事?當年內地股民以超高槓桿炒股,加上中證監准許互惠基金買港股,將兩地股市推上高峰,但及後中央出手「去槓桿」,A股於3個月內腰斬一半,恒指4個月則蒸發近八千點。
當時正值習近平上台不久,2015年的股災一遍「哀鴻遍野」,而當局最終亦決定以非常規方式拯救:史稱「暴力救市」,而最後「殺著」卻是靠公安部出手,嚴查惡意造空人士,排查惡意賣空股票和股指的線索,更在機場拘捕不少基金「大佬」,才令市況止跌回穩。
歷年九次泡沫七成之後暴跌 07年「港股直通車」最傷
以史為鑑,回顧歷史數據,剛過去的9月恒指升幅近18%,創下自1990年以來單月第七大升幅。而過去九次類似大幅上漲後的走勢發現,1個月和3個月後漲跌約各佔一半,而之後6個月後呈現下跌趨勢,則接近七成,當中包括1993年、1998年及2007年的金融危機,6個月後平均跌幅近三成。
其中2007年「港通直通車」一役,對有經驗的股民來說,可以說是傷得最深。在07年8月,外管局宣布《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開放中國散戶資金自由行投資香港股票,人稱「港股直通車」,試點初期只在天津。
在07年8月17日,港股上演了驚心動魄的「大奇蹟日」。當日恒指於下午開市不久便急插,最多大跌1,285點,低見19363點,但在收市前傳出「港股直通車」的消息,刺激指數在收市前約1.5小時內,大幅反彈超過1,000點,僅跌285點,兩萬關失而復得;翌日隨着「港股直通車」的消息發酵,恒指更升逾千點。
此後,市場炒作「港股直通車」,恒指愈升愈有,推動港股於8-10月期間日日暴升,幾乎每天的成交額都超過千億元,恒指3個月狂漲一萬點(市況與當前何其相似),2007年10月30日更創出31958點高位,這個高位的紀錄直至2018年初才被打破。
不過好景不常,到07年11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言,暗示「直通車」短期不會啟動,原因除了擔心「走資」,加上當年內地股民風險認知不足,隨時變成接港股的「火棒」,決定暫緩實行方案。次日11月5日,恒生指數急跌逾1500點,之後一年更因為雷曼倒閉引發金融海嘯,恒指低見10676點,比起一年前高位暴跌66%。
短期繁榮背後的風險 應避免陷入過度樂觀陷阱
必須要再重申一次,我信「升市莫估頂」,市場氣氛像鐘擺由極度悲觀變成異常熾熱,狂熱升幅可以是超越常態,何況現在交投出現逾五千億的「世紀成交」,指數絕對可以愈升愈有。不過隔著波幅擴大,歷史告訴我們每日上落過千點會是常態。
更值得注意是股市的短期繁榮背後隱藏著諸多風險,包括市場的泡沫化、消費信心的低迷以及實體經濟的疲軟。投資者在享受短期回報的同時,也應該保持警惕,特別是不要作孖展槓桿借貸,避免陷入過度樂觀的陷阱。「健康牛」的真正發展,必須依賴於實體經濟的穩定增長和消費者信心的恢復,而非僅僅依賴於政策性的人為干預。
- 顏寶剛(前《有線財經台》台長)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