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拆局】盘点中港股市历次泡沫 人为托市能否拯救实体经济?

作者:颜宝刚
2024.10.07
【财经拆局】盘点中港股市历次泡沫 人为托市能否拯救实体经济?
粤语组制图

「升市莫估顶」、「有智慧不如趁势」,今次港股受惠内地「暴力托市」,不单出现「大时代」式爆升,而且更出现四、五千亿的「世纪成交」,反映入市气氛异常炽热,有不少分析相信基于内地政策出现重大转折,旺市情况可以维持至明年初,恒指很大机会会升上二万五千点甚至更高水平。

comp1.jpg

俗语有话「唔好阻人发达」,但由市况感受到,由于今次升市速度过急,不少散户持货不足,部分更只是将多年蟹货松绑,真正搵到「大茶饭」的散户投资者并不多。不过要追货入市真的要提醒小心「睇路」,资产市场正催生好大泡沫,虽然短期仍然有很大向上机会,但升跌波幅会愈来愈大,恒指单日上落过千点可能成为常态,买股票应控制仓位及避免杠杆借贷,并且要小心今次股市泡沫会否重演2015年A股「腰斩」及07年「港股直通车」炒车翻版。

comp2.jpg

上周五(10月4日)港股创出逾两年半高位。自9月24日「组合拳」推出以来,恒指已累升4489点或24.6%,绝对是技术上已重返牛市。今年以来,恒指单计升幅已经达到33%,不单很大机会摆脱过去连跌四年的困局,甚至成为「港股世一」,表现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比起英、德、日、澳、新加坡等地股市,甚至与过去一段时间不断创新高的道指及纳指,都赢出一条街,一洗过去「金融中心遗址」的说法。

中央大力托市,能否真正拯救经济?

早在人行推出「组合拳」当日,我已在媒体访问及撰文指出,是次中央救市措施是绝对一次「破格」出招,是一次重大政策转向,逐步走向中央过去不愿意推行的「大水漫灌」,除常规性的减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外,更首次动用货币政策支援股市,情况犹如联储局QE在市场「放水」,甚至可以说这轮「组合拳」行动中,摆明将托股市的目标放到首位,这在过去几十年中都是前所未见,似乎是中央终于「识惊」,冀透过推高股市,改善经济景气,产生财富效应,纾缓经济下行的压力。

不过眼下A股疯涨,显然已经催生泡沫,内地社交媒体上已涌现股民「非理性」开户的传闻,当中有坐轮椅病人排队开户、有外卖员也不送货就等开立股票帐户,甚至有人在国庆期间都要乘飞机到香港开户。一些中型证券行根本做不完这么多的申请,要靠人事关系才能优先给开户。难怪有网民称「十一国庆不放假了,多开股市几天就退休了」。

当散户疯狂投入这场「大时代」金钱游戏,赚取丰厚回报的同时,我们却要问一些更基本问题:人为托市以泡沫救实体经济可行吗?以货币政策支持托市真的能够持续?一旦泡沫爆破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内地政策往往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催生了这么大的股市泡沫,最终如何收科?

今期《经济学人》提出「不是派对时间」,表明要重振经济,需要的不仅是一场壮丽的股市反弹。报道提出政策制定者终于醒觉,但单单靠股市反弹并不足够,为了摆脱通缩,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需要七至十万亿人民币的刺激措施,如果分两年分配,这将相当于 GDP 的 2.5-4%,问题是「习近平不屑于向家庭慷慨施舍,他担心这会破坏他们的自力更生。」

股市泡沫重演? 忧重蹈2015年覆辙 A股腰斩一半

无独有偶,在分析界有名的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近日撰写的报告亦指出,考虑到目前市场情绪及中国社交媒体所见,预期未来数周股市重蹈「2015年大牛市迅速破灭」覆辙的可能性迅速上升,A股可能重复当年史诗般的大上大落,甚至最终出现「腰斩一半」的黑暗历史。

陆挺指,经历3年疫情及4年楼市危机,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令中国经济基础较昔日更脆弱,即使相信中央一定会推出一系列财政政策和其他措施,但碍于股市泡沫正酝酿,而且当局对重点关注哪些领域仍存争议,导致财政刺激方案的最终规模及内容,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在悲观情境下,股市经历狂热后将出现崩塌,意味类似2015年市况将再次发生。

comp3.jpg

除了陆挺以外,很多分析家亦认同目前市况很像2015年的翻版,那2015年发生了甚么事?当年内地股民以超高杠杆炒股,加上中证监准许互惠基金买港股,将两地股市推上高峰,但及后中央出手「去杠杆」,A股于3个月内腰斩一半,恒指4个月则蒸发近八千点。

当时正值习近平上台不久,2015年的股灾一遍「哀鸿遍野」,而当局最终亦决定以非常规方式拯救:史称「暴力救市」,而最后「杀著」却是靠公安部出手,严查恶意造空人士,排查恶意卖空股票和股指的线索,更在机场拘捕不少基金「大佬」,才令市况止跌回稳。

历年九次泡沫七成之后暴跌 07年「港股直通车」最伤

以史为鉴,回顾历史数据,刚过去的9月恒指升幅近18%,创下自1990年以来单月第七大升幅。而过去九次类似大幅上涨后的走势发现,1个月和3个月后涨跌约各占一半,而之后6个月后呈现下跌趋势,则接近七成,当中包括1993年、1998年及2007年的金融危机,6个月后平均跌幅近三成。

其中2007年「港通直通车」一役,对有经验的股民来说,可以说是伤得最深。在07年8月,外管局宣布《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开放中国散户资金自由行投资香港股票,人称「港股直通车」,试点初期只在天津。

comp4.jpg

在07年8月17日,港股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大奇迹日」。当日恒指于下午开市不久便急插,最多大跌1,285点,低见19363点,但在收市前传出「港股直通车」的消息,刺激指数在收市前约1.5小时内,大幅反弹超过1,000点,仅跌285点,两万关失而复得;翌日随着「港股直通车」的消息发酵,恒指更升逾千点。

此后,市场炒作「港股直通车」,恒指愈升愈有,推动港股于8-10月期间日日暴升,几乎每天的成交额都超过千亿元,恒指3个月狂涨一万点(市况与当前何其相似),2007年10月30日更创出31958点高位,这个高位的纪录直至2018年初才被打破。

不过好景不常,到07年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言,暗示「直通车」短期不会启动,原因除了担心「走资」,加上当年内地股民风险认知不足,随时变成接港股的「火棒」,决定暂缓实行方案。次日11月5日,恒生指数急跌逾1500点,之后一年更因为雷曼倒闭引发金融海啸,恒指低见10676点,比起一年前高位暴跌66%。

短期繁荣背后的风险 应避免陷入过度乐观陷阱

必须要再重申一次,我信「升市莫估顶」,市场气氛像钟摆由极度悲观变成异常炽热,狂热升幅可以是超越常态,何况现在交投出现逾五千亿的「世纪成交」,指数绝对可以愈升愈有。不过隔著波幅扩大,历史告诉我们每日上落过千点会是常态。

更值得注意是股市的短期繁荣背后隐藏著诸多风险,包括市场的泡沫化、消费信心的低迷以及实体经济的疲软。投资者在享受短期回报的同时,也应该保持警惕,特别是不要作孖展杠杆借贷,避免陷入过度乐观的陷阱。「健康牛」的真正发展,必须依赖于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消费者信心的恢复,而非仅仅依赖于政策性的人为干预。

- 颜宝刚(前《有线财经台》台长)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