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3-11-27
2023年一般投資者最關注的主題只有一個:尋找高息存款銀行,並且在續期日之前再尋找下一家。
2023-11-20
近日在談到香港樓價跌勢正在加速,當中一個觀點值得再深入討論,說的是港鐵東涌上蓋項目錄得「零標書」,可以視發展商集體向政府表達對樓市政策的不滿。
2023-11-13
去年十一月香港逐步開始解取疫情封控措施,為此召開兩項大型國際盛事:首屆金融峰會以及國際七人欖球賽。無可否認,當時對疫後重創的香港社會,兩項盛會都有助推動港人逐步「復常」,重新感受過去三年消失了的國際都會魅力。
2023-11-06
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已定於明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布,將是陳茂波擔任財政司司長以來,第八份的預算案。翻查過去七份預算案,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階段:2020年前的三份預算案相對較為精準,誤差幅度較低;但在2020年後的預算案,結果均嚴重偏離本來的預測,當中更似有刻意誇大經濟增長預測,同時制定較低的赤字預算。
2023-10-30
經濟學博士出身的李克強,形像上更似一位「技術官僚」,即是在體制內講求制度管理,但李克強本人在關注民生的取態,又與他的上司、國家主席習近平有一百八十度的迴異,這就令這位前總理在去世時,普遍更獲得全國人民懷念,甚至引發外界揣測,在中國經濟疲弱之際以及多名政府高習被撤職,會否觸發政治不穩的「微妙時刻」?
2023-10-23
一年又過,特首李家超將公布第二份施政報告,市場焦點都放在樓市「減辣」的力度有多大?但大家對去年提出的首份施政報告措施,請問又記得幾多?如果你記得一個「搶」字,那恭喜你,是真正掌握了去年施政報告的「核心思想」。
2023-10-16
中港股市今年首三季表現跑輸全球,踏入十月傳統股災月,卻「久旱迎金露」,中央滙金公司時隔8年再祭出救市招數,斥近五億人民幣增持工中建農四大銀行A股,買入股份佔各自總股本的0.01%。今次增持金額遠低於2015年救市時的近200億元,而由過去國家隊入市紀錄觀察,救市措施往往只是「短命貨仔」,大市很快就會打回原形。
2023-10-09
香港政府去年高調成立「引進辦」,事隔近一年,才公布僅僅引入30家重點企業,且八成均是中資機構,大部分亦早已在香港掛牌上市。現實是香港國安法執行逾三年,外資早已執行撤離計劃,外資資金持有中資股的比重更降至接近一年低位,港股成交更是「塘水滾塘魚」,跌至五年新低。
2023-10-02
恒大出現問題已經有數年,主席許家印一直未有出事,緣何到今天才會被捕?更令事件添上神秘的事,「恒大三寶」在八月底奇跡地出現轉機,可以在近事隔一年半後成功復牌,但事情之後又出現峰迴路轉發展,當上周恒大突然公布因被中證監立案調查,令境外債權重組會議無法再推進,外界才如夢初醒,發現整個恒大重組仿如一場騙局。
2023-09-25
香港發展商賣樓由「成本價」變成「蝕本價」都要急於套現,更重要是由於新盤大幅降價,第四季有逾三千伙樓花落成,以當時「摸頂」的買家因難以上會恐出現大規模「撻訂」,地產商將會面對大量取消預售樓花交易的個案,儘管按揭證券公司第二度「減辣」,將按保放寬至樓花,但恐亦難以挽回樓市跌勢,樓市正步入寒冬。
2023-09-18
「香港夜繽紛」是特區政府另一「講咗當做咗」的政績:有統計八成的活動都是「炒冷飯」,卻完全沒有想過為業界拆牆鬆綁。事實上基於港元隨美元升值,令香港旅遊業喪失競爭力;同一時間疫後消費習慣改變,加上勞動人口少,食店即使想加強推廣夜市亦欠缺人手,恐怕香港夜繽紛最終只會變成「夜蕭條」。
2023-09-11
中央近期連番出招支持房地產市場,用香港術語,就是樓市「撤辣」,有媒體吹噓新盤重現排隊買樓盛況,不知情者以為內地房企違約問題已獲解決。
2023-09-04
過去三年隨著《港區國安法》實施,香港新聞自由排名大跌至140位、眾多新聞工作者被捕,香港言論自由是否到了盡頭?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仍有一批在國安紅線下,努力在傳媒機構「自我審查」的夾縫中,爭取尋找真相的新聞工作者,他們沒有「迴避風險」,而是在承擔風險下為公眾繼績發揮監察政府的職能。
2023-08-28
香港昔日最獨特的優勢,向來是法治與自由,這對跨國商人和專業人士尤其重要,但近日大量外國律師正在逃離香港,更指香港已由國際金融中心,變成「以中國為中心的金融中心」。有西方外交官就指,「香港正在令自己變得『無關重要』」,稱許多外國政府都注意到這個金融中心正走向獨裁之路。
2023-08-21
在中國經濟遇到困難之際,當局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居然是隱藏數據。這種愚昧的處事方式,既騙不到人、也騙不了自己。資金已用腳投票,A股「滬深股通」連續10天錄得淨沽出,創開通以來最長淨流出紀錄,而恒指由一月高位回套逾兩成步入熊市,在規模更大的債券市場,外資7月減持規模創2月以來最大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