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评论】特首超现实 任务不可能

2022.05.12
【杜耀明评论】特首超现实 任务不可能
粤语组制图

一场香港特首「选举」引起的尴尬,只有奥维尔(George Orwell)小说「一九八四」中负责官方宣传的真理部施展浑身解数,才能稳住阵脚。

北京驻港代表中联办发表的新闻稿,颇有真理部的辩才。首先是选举的代表性。新闻稿说李家超高票当选,「既是选委们的郑重选择,也是市民意愿的集中表现」,显出中央极其希望新特首是民望所归,因此不顾逻辑犯驳,把1461名选委等同全港市民,也忘记「完善选举制度」的初衷,不在乎民意支持,而在乎能否加强中央的控制,排除民主派的参与,以确保北京确认的「爱国者」全面掌权。如今初衷达成,却又强说特首代表市民意愿,既与事实不符,也对中央当初的权威决定信心动摇。

其次是强调今次「选举」的认受性,在于「选举依法依规」,并得到「香港社会广泛参与」。1428个选委循规蹈矩投票,没人会争议,结果有1416票支持李家超也是事实,但1416票是全港人口不到万分之二(0.002%),竞选活动亦集中于享有尊贵特权的选委圈子,又如何说得上「社会广泛参与」?其实不到1500人的小圈子投票,目标该是百分百的全体参与,但竟然有3%人下看来不服中央决定(包括33人没投票丶4人投白票、8人投反对票),才是真问题。

其三是指出新特首的工作重点。新闻稿说,「香港正处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期」。不过,以公安背景的李家超出任特首,工作重点放在捍卫国家安全,「抵御来自内外的威胁和破坏」,正好说明香港仍在「由乱到治」的转型期。

再者,虽然有人认为香港已贬降为一个中国城市,但其国际联系及融资力量比起大陆城市仍有优势,不能自断一臂,放弃与国外不同地方的政经联系。特别当香港是「由治及兴」的话,特首应该对外开创局面,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将外资及人才引进香港和大陆。因此特首人选必须擅长对外关系,以利香港以至大陆的经济发展。除非香港「由治及兴」不用特首经济外访,否则李家超的问题岂止是英文水平,更涉及他被美国制裁,不少外国机构及企业为免麻烦,恐怕未必乐意与他交往。

另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是,中联办将「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同时「推动落实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换言之,中央不但有权管治香港,更会全面落实,不留馀地。如是者,特区政府的「高度自治」即使没有消失,相信已经脱胎换骨,变成港人按照中央的意思治理香港而已。

不过,中联办的想法同时透露了玄机。委派李出任特首,即使他不熟悉经济及社会政策也毫不重要,反正中联办才是中央在港的特区最高领导人,特首人选只是落实香港全面管治权的一着,至于其他人选、大政方针、社会政策,中联办不会令你失望,特首依计行事,看来便等于「港人治港」了。

最后,中联办寄望李家超团结带领特区和社会各界,开启香港「由治及兴」的新篇章。这任务看似普通不过,香港人的特首修补社会撕裂,团结齐心走出政经困局,理所当然。不过,李家超由不到0.02%香港人投票选出,民意基础不必说了,更不要说,竞选活动开始以来,从没有直接面对反对派民众,上任后又何来决心,跟接近六成人口的不满政府人士握手言和呢?

更何况,他深得中央宠信,最终问鼎特首的「丰功伟绩」,当然要数制订「送中」条例、拘控民主派初选案人士、《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高层被捕以至倒闭、支联会及多个公民组织在庞大的政治压力下解散等等。凭著这份业绩,李家超面对支持这批民主派领袖及新闻媒体的社会民众,如何说服他们政府一面以公权力收紧公民自由,但又有诚意达成社会大和解?这个大疑问,恐怕使他连接触民主派组织也会却步。

中联办对李家超的四点认可(有代表性丶有认受性丶走向「由治及兴」丶带领社会各界),以至一点自我期许(贯彻港人治港又落实全面管治权),或出于良好意愿,奈何现实与梦想差距太大,难以令人置信。不过,陈腔滥调不断重覆,不在乎实效,如夜行人吹哨子那样便可以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