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江旻憓与奥运政治
四年一度的奥运曲终人散。本来,就算奥运这样的盛事,也不能避免所谓「七日鲜」规律,即一宗新闻大约一星期便遭人们淡忘。然而,本届奥运有一个香港选手,由夺得金牌伊始,至今整整两周,不断有新的言行占据新闻抢眼位置,而且没有淡化的趋势。
她叫江旻憓,本届奥运女子重剑金牌得主。
这两个星期她几乎陪伴着我们的日与夜。7月28日她夺得今年香港首面金牌,次日不少香港报章头版报道。8月1日,她在文体旅局局长杨润雄陪同下返港,并在机场发表「香港做运动员好幸福」的言论。
全城欢腾不到几天,8月2日突然出现急转弯,她于2021年完成的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透过「占中事件」反思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完善路径》在网上被疯传,虽然明眼人一看,全是抄袭自党八股,但她入读「第二党校」、将自己的名字押在一篇充满意识形态的文章上,充分反映她的政治取态,于是欢腾变成公关灾难,社交媒体上支持和反对她的言论旗鼓相当。两天后,出现另一个反高潮,8月4日她宣布退役,8月6日马会公司事务执行总监谭志源在个人社交平台宣布她会加入马会,8月10日他偕上司谭志源出席青年发展高峰论坛,除了用一贯可爱形象展示自己的奥运金牌外,还见证其上司向青年们宣扬「识人好过识字」的新香港精神。
8月11日,她上任新工,马上带学习团到杭州。行文之际,她在杭州公然指责香港传媒报道她的「幸福论」时断章取义,然而翻查当日全港报章,报道均十分准确。她窜改自己言论及无端指控传媒,令人质疑她能否胜任马会对外事务助理经理一职。
江热衷「政治」并非一般运动员
其实,江旻憓在出赛今届奥运之前,已是惹火政治尤物。她明显热衷政治,参加中共国家行政学院国情研习班,出任亲共组织菁英会执委;2021年香港律师会改选,她更为建制「专业派」站台助选。所以,她并非一般运动员,每次她出赛,我会想像她是拿着剑的李慧琼或陈颖欣。
7月28日她夺得香港首金,当时我在朋友家里,颁奖一刻我拍下电视直播的照片,准备在社交平台分享之际,但直觉马上告诉我不对:一来香港高官已经第一时间出来道贺,二来2021年东京奥运香港羽毛球代表伍家朗因穿上全黑球衣参赛,被民建联穆家骏强烈谴责而影响赛果。奥运已遭政治蹂躏,直觉告诉我吾等海外港人出帖道贺会惹来攻击。由于生活已经很忙碌,我不想处理攻击,便索性放弃出帖分享。
随后的发展,证明我依从直觉行事是对的。罗冠聪出帖道贺江旻憓夺金,后来因为硕士论文事件而删帖道歉,虽然他解释得很清楚:「分析运动员嘅背景唔系『分唔分黄蓝』,而系避免未来有人借香港人嘅支持,去做伤害社群之事。……立场去到某种能够被官方利用嘅程度,大家就必须警剔、警戒。」但梁振英和其他建制人士仍予以揶揄,叶刘淑仪、邓炳强等亦不断对批评江旻憓政治立场的人进行谴责。
借江旻憓的打压超乎想像
然而,我们不能不问:今次奥运真的是「偏黄」的人首先发起攻击吗?事实上,罗冠聪与其他海外港人只是像其他港人般祝贺江旻憓获金,便已马上遭到攻击。身处台湾的专栏作家王阳翎(于飞)在社交平台写道:「今晚我完全睡不著,终于见证江旻憓奥运重剑项目夺金,她反败为胜的心态和斗志,令人热泪盈眶。」随即惹来批评「矫情作文」、「之前『对香港』好痛好痛,依家热泪盈眶。」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一位社交专页拥有接近二万订阅的朋友,他当晚出帖分享时只是写了五个字「香港第一金」,便随即惹来大量攻击,有人说要向英国国安举报我朋友支持「外国运动员」云云。我朋友很无奈,他说自己只是陈述事实而已,没有表达过丝毫情感,便遭到批斗。
之后有人发现,因为江旻憓而被打压的程度远超想像。漫画家职人阿港出版其「剑击手露红色底裤」漫画后,整个社交专页被消失了几乎两个星期。专栏作家冯睎乾有关江的帖文,无论甚么人转载分享均被脸书删帖,有人被删三、四次之多。另一作家萧云的帖文「好恶江旻憓背后的大乱斗」,只是「探讨争拗背后的种种原因」,原文两次被脸书删除。社交平台如此保护江旻憓,明显反映背后有某些操作。
「政治批斗」是2019社运的延伸
身处海外的香港人尤其是政治立场所谓「偏黄」的,在祝贺江旻憓夺金一事上为甚么会被批斗?将事件放在2019年社会运动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便不难理解个中原因。港府通过极权手法,包括国安法和廿三条,将社会反对声音压下,但社会运动后的撕裂甚至内战状态其实并未结束,反而越演激化。尤其是香港政治讨论空间已不断收窄,无论身处政治光谱哪一点的人,都亟需要借非政治议题表达政治诉求。在这个背景下,本身有惹火背景的江旻憓,夺金后有人针对海外「偏黄」意见领袖进行批斗是反对2019年社运的自然延伸,而随后发掘江旻憓的「黑材料」包括其硕士论文也演变成一种抗争元素,揭发政权的瓜葛,将之暴露在阳光之下。
换言之,将江旻憓政治化的,并非一般香港人,而是政权对香港深层次矛盾视若无睹以及江旻憓本人的政治取态,两者缺一不可。其他运动员如张家朗、何诗蓓并没有明目张瞻地表现出与港人为敌的政治取态,所以不会被针对。
论文事件刹停江旻憓「光环」
事实上,论文事件已经刹停了对江旻憓一味吹捧。例如无线电视重播剑击片集《当四叶草碰上剑尖时》,部分媒体仅说这是「张家朗效应」,回避「江旻憓」,似乎她会变成票房毒药。
如果江旻憓夺金后急急转跑道是要为2027年进入热厨房开始进行部署,那么未来两三年她将会继续「占据新闻抢眼位置」,营造新鲜感,让人认识到她是治港人才。她的傻笑会否很快换上另一副嘴剑,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 杨颖宇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