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5-01-31
政治往往能對文化發展帶來即時影響,這在香港亦顯而易見。香港在國安法通過後,文明隕落,我們熟悉的文化教育物事一件一件消失,2024年的情況尤其如此。本文仿效「香港大事回顧」,選出2024年香港文教十大消失事件,為城市的滄海桑田,留下紀錄。
2024-12-19
私立漢鼎書院被揭發拖欠建校債券款項,涉款逾三千萬元。對筆者而言,事件最觸目的卻是該校跟新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連《人民日報海外版》都為他發表題為「這所書院如何成為香港教育中的一股清流」的文章,將該校描繪成新香港的辦學典範。
2024-12-10
一個外號,已可看到城市的特點或定位,如果可以追溯一個城市不同時期外號的轉變,便不啻是另類甚至更精準的城市史了。香港近代不足二百年的發展,外號經歷了多番轉變。
2024-11-26
《破.地獄》票房已衝破9千萬港元,在生死主題背後,角色設定似乎有政治象徵意義,放在1997後的中港關係看,當中可能存在的政治聯想讓人再三回味。
2024-11-12
《國安法》肆虐香港,文化浩劫方興未艾。以公共圖書館為例,一方面敏感人士或議題的書籍紛紛下架,另一方面宣揚中共革命恐怖主義的書籍卻不斷上架。
2024-10-28
對於香港中學文憑試,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伊始,立法會議員鄧飛突然在開會期間對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提出口頭質詢,為何考評局網頁少了77間海外院校認可DSE。
2024-10-18
香港變得越來越「中國」,其中一個證據是不斷融入中國的政治生活。施政報告指出,明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港府會舉辦紀念活動。而今年是中共75周年國慶,港府搞了點新意思,由公務員事務局舉辦「情繫中華」徵文比賽,日前舉行了頒獎禮。
2024-10-10
幾年來有關香港言論自由的情況,從國安法庭、傳媒生態、學校教育、遊行絕跡等各個方面已見到明顯的倒退跡象。這種倒退,在網絡世界亦不能倖免。習近平說過,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所以港人的網絡社群受到攻擊可謂意料中事。
2024-09-26
最近在藝穗會舉行的「唐樓中的二戰日記:從香港見證歐洲戰場的中國身影」展覽,強調香港的對外聯繫,備受關注,香港各大傳媒連番報導和訪問,連英國《每日郵報》也有報道。
2024-09-09
今日所討論的教育議題,自8月22日被傳媒披露之後,至今已超過兩週,仍然受到香港本地乃至國際傳媒關注。「打羽毛球」一語,從此出現了新的意思,打風也打不掉。
2024-08-21
四年一度的奧運曲終人散。本來,就算奧運這樣的盛事,也不能避免所謂「七日鮮」規律,即一宗新聞大約一星期便遭人們淡忘。然而,本屆奧運有一個香港選手,由奪得金牌伊始,至今整整兩周,不斷有新的言行佔據新聞搶眼位置,而且沒有淡化的趨勢。
2024-07-22
幾十年來,維多利亞公園、遮打花園不單是市民休憩場所,而且在「回歸」前已演進成為表達各種公民訴求的殿堂;然而《國安法》下的新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萬人空巷的六四燭光晚會不再。很明顯,同一個空間,可以促進公民社會,也可以令其窒息。
2024-04-25
2019年之後,考評局因應政治環境的轉變,選擇向內地傾斜,削足就履。香港是否真的需要一個「精忠報國」式的文憑試,的確值得深思。
2024-04-11
執筆之際,適逢文憑試筆試開考,今年新設的公社科放在下周二開考。公社科真的這麼好?在該科首次開考之前,有需要認真討論其本質,以正視聽。
2024-03-26
十年前,港台兩地均爆發了影響深遠的公民抗命運動。台灣於3月18日爆發了「太陽花運動」,並佔領立法院廿多天。香港當年民眾要求「真普選」,運動由和平佔中開始,發展到市民用雨傘抵擋警察的催淚彈攻勢,全球媒體便以「雨傘運動」稱呼這場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