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 從街頭抗爭走到抗疫 真能離得開政治化嗎?


2020.04.10
diary-jm-2 疫情下,金魚街依舊熙來攘往。(文海欣 攝)

2020年4月10日 香港 晴

不經不覺,距離上篇抗疫日記經已過了半個月。這段時間雖說不是很長,但在香港卻已經發生了不少變化。短短半個月,香港的確診個案已由400多宗飆升至近千宗。

那麼現在還如我當初所說的「馬照跑、舞照跳」嗎?某程度上是的,我們還是那麼「熱愛上班」,大家還算是盡量維持生活如常。假日我走到香港知名售賣寵物、魚類的的金魚街,那裡依舊人山人海、熙來攘往,即使是政府推出「4人限聚令」的首日,並建議市民留在家中,但亦無阻市民前來一睹寵物的萌態。而在一些較受歡迎的餐廳,在「限餐廳令」下只准接一半客人,但換來的卻是一班苦苦在店內等候入座的人及等待外賣的人,人流的聚集就好像由從前的店內變成店外。不過整體來說,很多餐廳的防疫意識也是再提高了一層,迎客內進也要先量體溫,就連廚房內的「伙頭大將軍」亦是罩不離口。

少了市民在餐廳堂食,卻聚集了等候外賣的人。(文海欣 攝)
少了市民在餐廳堂食,卻聚集了等候外賣的人。(文海欣 攝)

縱然街上看似繁華,但在港府要求下,卡啦ok 、遊戲機中心、美容院等不少服務或娛樂場所都被逼關閉。當中亦有不少餐廳、小店抵不過今次疫情面臨倒閉結業。同時背後亦有一大群員工即將面臨「疫害」。其實在港府的防疫抗疫基金下,真正能受惠的又有多少人呢?

不少店鋪因應疫情要關閉。(文海欣 攝)
不少店鋪因應疫情要關閉。(文海欣 攝)

另一方面,「4人限聚令」、「限餐廳令」等,這種種措施表面看是為了防疫,背後卻被指是行打壓之實。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先有警察15分鐘內兩度巡查「黃店」光榮冰室、黎智英次子的餐廳等;後有在「831太子站悼念治動」中,警方多番特意要求5名或以上的市民聚在一起進行搜身,更聲言他們違犯禁令,不排除票控他們。這種種有關警權問題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並融入港人生活中,教人如何忘記呢?

「反送中」運動至今快要一年了,這年間,港人由街頭抗爭運動走到現在的全民抗疫。我亦由去年要戴面罩走到街頭上採訪以防止催淚煙,到數月前戴著一個普通口罩做「世界夢號」及高鐵站等的採訪,而現在則是全民戴外科口罩防病毒,這一年對港人來說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近國際滿是有關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的新聞,又說台灣歧視他、並說不要政治化抗疫。其實到今天,政治至少早已離不開港人心中,甚至現在連玩遊戲也有政治,大家都強調「抗疫不忘抗爭」。一款由任天堂推出的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就成了不少人的娛樂,更成為不少港人的一個宣示政治理念的抗爭場所。遊戲附有極高自由度的DIY功能,例如有人就在遊戲中製作「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涉及政治的口號;亦有人在特首林鄭月娥的肖像上「打小人」。看來疫情未有讓抗爭消失,轉變成的是現在短暫的「快樂抗爭」。

 

記者/文海欣_於香港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