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專題(一):廣東核電大躍進 抗核市民被打被捕(視頻)
2014.12.01

核電專題(一):廣東核電大躍進 抗核市民被打被捕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洩漏事故後﹐多國暫停核計劃﹔反觀中國﹐雖然曾暫停核計劃﹐但目前正全速進行核建﹐而中國的頭號核電商--中廣核集團本週三(3日)將在香港上市﹐成為香港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招股活動。廣東省除了現有兩個核電站外﹐還有4 個核電站正在全速興建。本台記者﹐在過去大半年﹐多次走訪陸豐﹑惠東兩個正在興建的核電站﹐以及大亞灣-嶺澳核電站﹐不少居民抗核換來的是毆打坐牢。有關注核電的環保組織指﹐中國核電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安全及資訊透明度不足。(陳廣宇/林樂同 報道)
去年七月十二日,江門市民響應網上發起的號召,集體到江門市中心馬路遊行,反對在當地建設大型的核燃料加工廠﹐最後到市政府門外集會示威,指當局沒有進行環境評估,也沒有諮詢公眾﹐不應為經濟利益犧牲市民健康。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這個核電項目最終被撤銷。
這樣的核電抗爭並不止江門一個地方,早在2008年陸豐核電站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碣石鎮的村民一直反對。在日本福島洩核事件後﹐該項目一度暫停﹐但2012年再全線啟動﹐投資額達374億元﹐預計2018年6月運行。
碣石鎮最大的一次抗核警民衝突發生去年9月。有村民對本台說,當時有上千名武警和公安包圍村莊,半夜三更強行拉人。衝突中有五十多人被捕,其中上林村有三人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現在還在獄中,村民們輪流去探監,以示支持和鼓勵。
記者來到上林村﹐幾位老人一提起核電就非常憤怒。這位王伯談起征地賠償的情況﹐指徵地賠款極低﹐不答應的﹐就被打及抓捕。
“上林村來我們上林村看我們土地,要做我們的土地,一片土地(還)沒有解決。我們上林村的土地南山頭一千多畝土地,一平方(賠)六塊錢,路,一個路上的路基(每平方賠)二十塊,一平方二十塊,這樣的路給他政府,才二十塊!”
“一平方土地二十塊,腐敗嘛!(村民們開始時)不給他,現在給他了,六塊呀!不給他,抓我們、打我們上林村老百姓,四十多人傷,還是沒有解決,四十多個老百姓呀,沒有解決問題!這是個問題!”
“現在算了算了,打就打了,老百姓無話可說啦!這個領導動用黑社會,二十塊就二十塊,六塊就六塊了,算了。”
從依海而建的核電站遠遠望去似乎沒有多少建築物,但實際上真正的建築物都在地下,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了。
王伯說,今年春節後,政府多次來威脅他們,要求進行二期工程的一千多畝征地,但政府堅持價格還是六塊錢一平方米,不負責安置村民。村民說,現在這一點錢到縣城根本買不到房子,這完全是讓人傾家蕩產,所以堅持不屈服。村民說,“我們只是要求整體遷移,給個合理的價格。”
建核電廠是國策﹐但徵地價格偏低外﹐當局還僱人用卑污的手段強徵地。村邊沿路所見,已經有不少大型施工機械和貨車進來了,村民對本台說﹐不少樹木已經被黑社會砍死了,因為是死樹,這樣在談判賠償價格時,就不會賠錢了。
村民更傷心的是,這些祖墳無法遷往他處,政府又不肯提供地方安置,毀祖墳、壞風水的事令村民得不滿。從2008年至今,已經發起多次抗爭行動,但都被當地公安鎮壓。
村內海邊的漁場、養殖場都是核電站範圍,都將被全部清除掉﹐特別是一千多個鮑魚場,都面臨關閉命運。
村外就是大海,海邊上停泊了數以百計的漁船。村民說,這裏建核電站,就無法再打漁了,結束世世代代靠海生活的歷史,這些漁船是他們的身家性命,賣出去又不值錢,將來都不知如何是好?
沿途上千米的範圍內,到處都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微杜漸、警鐘長鳴”之類的施工招牌。
而記者到管轄上林村的碣石鎮﹐市區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看不到任何核電方面的資訊,也沒有任何對核電方面的宣傳。大家對核電似乎並不關心,很多人都不知道當地在興建核電站。
陸豐核電站距離香港西貢約149公里﹐一直關注中國核發展﹑由香港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表示﹐中國核電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安全及資訊度不足。
黎廣德說﹕ “中國發展核電﹐有一個很大缺慘﹐就是關於安全資訊的透明度。幾年前﹐國際原子能機構曾派出一個專家考察團到中國﹐他們報告的結論﹐很令人擔心﹐因為中國對核安全的資訊透門度非常落後﹐遠遠低於國際標準。”
他舉例說﹐北歐的荷蘭的核電站﹐每季會公開核安全報告﹐不單政府有人監察﹐亦容許民間專家考察﹐反觀中國的核安全機制﹐每年只得一份報告﹐網站更是數年前的簡單年報﹐民眾亦無權監察。
他指出﹐中國於1992年亦有參與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當時中國簽署公約﹐承諾會讓公眾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有知情權。但目前中國政府對興建核電站的做法﹐明顯違反國際宣言。
黎廣德說﹕ “文件中﹐有一條是公眾參與原則﹐要求各國政府做重大環境決策時﹐一定容許市民從三個不同渠道參與這個政策。第一﹐有知情權﹐決策的資訊一定要透明﹔第二﹐公眾參與的權利﹐當政府製定決策時﹐公眾可以參與及給予意見﹐影響到決策﹔第三﹐有一個補救權利﹐就是當公眾不滿意決策時﹐可以有司法或行政方法去補救這個決策。但試問一下﹐在核電廠的興建中﹐無論陸豐也好﹐台山也好﹐這些區的市民有沒有機會行使這三個權利呢﹖可以說是沒有。”
黎廣德最擔心是核原料棒的處理﹐因中國政府一直不視核原料棒為核廢料﹐認為無需處理﹐事實是﹐這些棒會送往軍事設施再提煉成農縮鈾。
另一令人擔憂的是﹐陸豐地處地震活躍區域,官方聲稱陸豐核電站能夠防範六級地震,但百年來,發生過十一次六級以上地震,1918年在陸豐附近一百公里處的南澳還發生過7.3級強烈地震。
--------------------------
核電專題(三):大亞灣核電站派“掩口費”年花10億 (視頻)
--------------------------
本專題榮獲紐約節2015年度國際電台節目銅獎及2014年Sigma Delta Chi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