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系列(三):開戰——決戰資訊之「癲」


2020.03.02
feat-hk-war 在香港反修例運動中,支持者與反對派各自散播攻擊對方的失實訊息,形成一場大規模資訊戰。(路透社資料圖片)

後真相系列(三)︰開戰——決戰資訊之「癲」

在香港反修例運動中,網上湧現的假消息和傳聞,成為運動支持者與反對派之間的「核彈」武器,兩方陣營各自透過網絡平台散播攻擊對方的失實訊息,不僅左右著整場運動的局勢,更影響兩岸三地的民情,形成一場大規模資訊戰。綜合多方面調查顯示,其中針對反修例人士的攻擊,大多被揭發是親中媒體的滲透手段,與中共輿論控制有關,到底這場資訊戰是如何開戰呢?(記者李智智/覃曉言  報道)

香港反修例風波至今,黃藍陣營之間,對於社會上種種爭拗與傳聞,都是「先入為主、圍爐取暖」,只選擇自己立場的表述,導致各有各真相,出現平行時空,觸發一場資訊大戰。

策動資訊戰必須網絡滲透,尤其這場社會運動,網絡平台成為重要消息渠道。根據路透社去年研究顯示,香港的網絡滲透率高達87%,超過一半人是利用網絡分享新聞,最常用的平台是Facebook、WhatsApp、YouTube、WeChat,過去3年香港人的新聞來源有八成是來自互聯網,如此的資訊生態,絕對是「理想戰場」。

現時網絡充斥的大量網媒,透過網站或臉書專頁運作,本台翻查過該些網媒對反修例運動的報道內容,其中發布警暴消息,主要是轉型或兼營網媒的多家傳統媒體,或學生記者、社運組織的網媒;而針對示威者發帖攻擊,九成以上是與建制陣營有關,包括由親中媒體總編輯持有,疑似是「黨」媒的「分身」,也有是與親中人士有關聯,例如同是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前特首董建華和梁振英,甚至有指是中聯辦在背後「統戰」,亦有很多是來歷不明的網媒。

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早於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已有很多所謂網媒湧現,其背景及資金來源不明,經常發布針對民主派的訊息,時至今場反修例運動,情況更加失控,將示威者說成是港獨暴徒。

一直研究中共資訊戰的傅景華,透過統計「港獨」、「訴求」和「逃犯」等關鍵詞,在微博帖文中出現的次數,他發現去年6月即運動初期,基本上沒人提及港獨,大陸媒體亦沒報道示威者的訴求,加上中共輿論管控,很多涉及反送中的微博及微信帖文被刪掉,當時大陸人對香港的事情一知半解,直至7.21出現很關鍵的轉捩點。

傅景華說:(7月21日)第一次有示威者針對中聯辦作出抗議,以及他們用墨汁塗污國旗(徽),這些訊息和針對中聯辦的抗議,其實是被詮釋為衝擊國家主權,亦都再被當作分裂國土的理解,甚至高潮是在8月中(13日)佔領機場後,有一名《環球時報》記者,聲稱是記者混入機場,亦被示威者發現後將他綁起,那件事大幅地被國內理解、及強化成香港暴徒的想法,以及這件事是直接衝擊中國、針對中國的,所以這些都是被一步一步理解為所謂的港獨的理解扣連;甚至乎有部分指是有外國勢力入侵,基本上這是定調的主旋律。

中國官方抹黑這場運動為「港獨」後,隨即發動官媒、親中媒體、名人、「藍絲」組織在網上出擊,發布大量針對示威活動的訊息,並力撐香港警察鎮壓示威,捍衛國旗。

傅景華說:我們都看到有很多(訊息)可能先由WhatsApp互傳,或先從臉書發放,轉至WhatsApp互傳再發布出去,有些可能由微博傳來香港,也有些可能由香港傳至微博,都有這些情況,我相信這種部署已有一段很長時間,真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由於今場運動引起國際高度關注,中方甚至罕見將戰線延伸至大陸禁用的推特。

傅景華說:我們發現了由6月中開始,一直收集一些與香港社會運動有關的推特帖文,我們發現頗大比例的帳戶是一些機械人帳戶(bot account),亦即假帳戶,差不多達到兩成是假帳戶,看來有大量(帳戶)背後是中國政府資訊戰的一部分,希望影響至少在推特上的公眾輿論。

到底中共發動的資訊戰有何威力呢?曾經踢爆大陸官媒造謠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指出,中方假消息的可怕之處在於官媒一出擊,其餘地方媒體及海外華文媒體等全部跟隨引用,等於滲透全世界。

陳慧敏說:但是它可怕在哪裡呢?它是一個中國官方出來發動,對全球發送的一個謠言,所以當你用Google去搜索這個標題的時候,你大概可以看到10個搜索紀錄的結果、10頁的結果,然後它們(假消息)就發布在包括大陸的媒體都要引用,大陸地方的媒體、包括可能海外的媒體,還有海外一些華人留學的頻道等等,所以你可以看到官方發布一個不實訊息的時候,它怎麼對全球來進行發布。

美國新聞事實查核組織「第一手稿」(First Draft)創辦人克萊爾‧沃德爾(Claire Wardle)接受本台訪問時形容,中共資訊戰的手段,與駭客發動大規模網絡病毒一樣,無孔不入。

沃德爾說:(大陸發動資訊戰)與阻斷服務攻擊(DDOS)一樣,你知道中國非常擅長推動某些輿論,他們擁有鋪天蓋地的帳戶,可以隨時展開行動,以不同方式推送某些論述,因此他們是專家。但在示威者方面,香港很多年輕人專長於使用社交媒體,因此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戰爭。

至於國際間都注意到中國政府的資訊戰,去年8月19日,三大國際社交媒體推特、臉書和YouTube就此分別發聲明,指已移除及暫停大量可疑帳戶,指這些帳戶懷疑由國家力量支持,散播涉及香港示威活動的不實言論,其中以推特的數量最多,涉有20萬個。

不過,最近又有一群年輕建制派KOL(網絡紅人)突然在YouTube冒起,透過短片發表諷刺民主派或抹黑示威者的言論。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這明顯是中方改為主動出擊的手段,該些KOL分為兩種,若是俊男美女,便以跳脫形式拍片,另一種是外表不好看,但言之有物,令人錯覺是真知灼見,但他們在大陸的指揮和主旋律下做事,大多沒有獨立思考。

呂秉權說:以往比較從一種反擊的做法出發,現在就採取主動,他(對家)有KOL,不如我自己都有KOL,無謂次次都被動回應,所以他們採取這種主動做法。但是外間怎去看這些KOL,首先我覺得很關鍵,他們是怎樣冒出來的?這些人有否獨立思考?這些人背後是為了自己真心相信的服務,抑或官方給指令去所謂的「搭台唱歌」呢?我覺得要留意。

呂秉權指,隨著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於今年下半年舉行,相信中方及建制陣營,將會更加不惜一切去統戰「箍票」。

不過,中國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不認為中共在背後統籌資訊戰,他向本台指出,建制派擁有管治權,毋須特別耍手段,而且現時的假消息大多對建制陣營不利,導致政府的施政處於弱勢,卻對反對派有利。

劉兆佳說:我覺得假消息似乎較多是對建制不利,多於是對民主派不利,我接觸的(消息)未必是全面,一般通常而言,社會上的反對勢力,多些用一些假消息,因為自己比較弱,建制派有管治權,未必需要用這些東西,問題在於反對的一方,要爭取更大的權力,使用虛假消息來作為政治證供的手段,亦是很普通。例如太子站(警察)打死了很多人,亦聽到有人說警察殺了二千人,然後毀屍滅跡,一大堆消息我不覺得是真的,這些消息太多了,都不知道是從何而來。

劉兆佳又稱,若中共媒體擁有如此大的能量,便不會處於下風,反而西方媒體和香港民主派的文宣「統戰」更加有效。

劉兆佳說:你看在塑造民意,令公眾對中國共產黨和特區政府的不信任方面,反對派在這方面的文宣工作比中國政府、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更為出色,所以才造成在民意方面,佔有較多優勢,令特區政府的管治相當困難。

這場資訊戰到底誰是誰非,仍然是難分難解,若不希望被假資訊影響個人判斷,應當小心使用社交媒體,切勿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幫兇」。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