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基本法》不含普選承諾 中共「抬澳貶港」漠視兩地差異


2019.12.18
macau-compare1 23歲的黃健朗,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新澳門學社臉書 / 拍攝日期不詳)

周五(20日)是澳門主權移交20周年,20年來,澳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變的是,相較於香港,澳門的政治動蕩一直比較少,因此經常被北京形容是「一國兩制」的典範。同是「一國兩制」下的前殖民地,一水之隔的兩座城市,港澳之間有這樣的差異,跟兩地文化不同有關;跟1966年的「一二三事件」,令澳門變成「半個解放區」有關;跟《基本法》中訂明的政制承諾不同有關;也跟兩個特區政府以不同手法處理反對意見有關。(呂熙 報道)

澳門主權移交2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隔五年後,再臨濠江,澳門人怎麼看?

澳門居民這樣說:(心情)很澎湃,澳門回歸20周年變化很大,和現在的香港真是有天淵之別。

港澳之間,一水之隔,同為前殖民地,「天淵之別」到底是在哪些方面呢?73歲的澳門居民張女士提到香港近日的抗爭,隨即表示反感,而對於澳門,她就自我感覺良好。

張女士說:其實澳門就已經是最好,比香港好,香港是被那些人搞到(不成樣子),我有個兒子在那邊工作,賺不到錢,受了很大的影響。我說他們(抗爭者)怎麼好事不做,去做這樣的事(抗議)呢?他們有沒有想到我們這些老人家會擔心?以前誰做(中國國家主席)都好,但是現在這個中國政府,全國人民有飯吃,現在中國最富有,特別是中上家庭。美國人不想你中國蓋過他,才會打擊你,打香港。就是看到你澳門,在澳門和香港中,他(美國)打不到澳門而已。

在澳門經營餐廳的杜先生,就有話對年輕人說。

杜先生說:當然希望主席有時間的話多來澳門,或到社區了解澳門市民對將來的期望,近日香港又發生一起不開心的事,其實我們已經是上了年紀的一輩,其實是希望年輕人眼光可以放遠一點。

不過,杜先生可能未有留意到的事實是,為了「把眼光放遠一點」,有澳門年輕人決定離開澳門求學。23歲的黃健朗,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中學畢業以後,他選擇到香港升學,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2017年,當時還在唸大學的他,回澳以民主派候選人身份參選立法會,成為澳門史上最年輕的立法會參選人。雖然最終未能當選,但這次參選經歷,也讓他反思港澳兩地之間的差異。

黃健朗說:(港澳)相同的地方真是沒甚麼,因為很多人都會很單純地覺得,兩個都是殖民地,現在變成一國兩制了,都是有一本基本法,都有類似的制度,但當兩個地方都生活過的時候,就會覺得兩個地方很多細節上的東西很不一樣。無論是香港人工作上的心態,是比澳門人專業認真很多,又或者這裡(香港)的人,政治信仰也是很不一樣,反而慢慢地,我對香港的認同變得更深。

黃健朗認為,澳門人的生活壓力比香港人小,居住環境整體而言,亦比香港人好,令澳門人習慣安於現狀,因此難以理解為何香港人會如此激烈地反抗。而另一方面,澳門人慣於用微信聯繫,用微博接收資訊,收看中國內地的電視節目,因此和中國內地的文化漸漸趨同,亦慢慢失去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加上澳門本地傳媒被噤聲,造成了港澳之間的文化差異。

但他認為,港澳兩地最大的差異,在於政治層面。在澳門,民主派或反對派的勢力,遠遠比香港薄弱,而澳門民間傾向支持民主派的市民,也缺乏像香港民主派支持者那樣堅定的共同理念。

黃健朗說:澳門所謂的民主派都是很鬆散的一個狀態,甚至乎如果你看澳門的傳媒都不會特別用「民主派議員」去標籤他們,會說他們只是一個議員,只是一個團體,連澳門人都很少會有「民主派支持者」這樣的身份認同。澳門民主派勢力無論是在立法會,或是在整個社會之中都是相當之弱,他們的得票率也不是特別高,在立法會也只有幾席,所以無論是氣勢上還是政治能量上,都比香港(民主派)低很多。

從八九民運起開始政治生涯,並在澳門主權移交後,連任五次的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分析港澳兩地差異背後的根本原因。他表示,香港一直都是國際大都會,但被要求「中港融合」以後,許多香港原來的優勢消失,令港人憂慮,因而抗拒所謂的「中港融合」,但澳門卻和香港不同,一直以來,澳門都和中國內地的城市非常接近,而歷史上的分水嶺,就是1966年,澳葡政府時期爆發的「一二三事件」。

當時澳葡政府的貪腐及不作為,在澳門造成極大民怨,加上當時中國內地正爆發文化大革命,種種因素之下,澳門左派人士衝擊澳督府,爆發大規模反對澳葡政府的動亂。最終澳葡政府全面失勢,更簽下認罪書,澳門的左派勢力開始全面抬頭。

在澳門主權移交後,連任五次的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分析港澳兩地差異背後的根本原因。(區錦新辦事處臉書 / 拍攝日期不詳)
在澳門主權移交後,連任五次的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分析港澳兩地差異背後的根本原因。(區錦新辦事處臉書 / 拍攝日期不詳)

區錦新說:(「一二三事件」後)驅逐所有親台灣的勢力,要全部趕走,天主教會在事件受到衝擊後,天主教會亦保持所謂「非政治化」,就是所有政治(問題)我們不管了,我們只做社會福利、教育的工作,其他政治上的問題不再過問。就變成一二三事件之後,親北京系統的社團基本上完全壟斷澳門的民間社會,無論是中華總商會、街坊總會、工聯、婦聯、青聯、學聯等,壟斷澳門整個民間社會,當時已經有人說,澳門是一個「半個解放區」。

主權移交前30年,澳門已經是「半個解放區」,因此主權移交後的20年,即使中澳關係愈來愈密切,澳門人對於「中澳融合」以及「一國兩制」,都沒有香港人那麼抗拒。

而除了歷史原因,港澳之間還存在一個根本差異,就是香港《基本法》訂明香港特首和立法會,最終要達至以普選產生的目標,但澳門的《基本法》,卻沒有這個部分。

區錦新說:當然不是沒有寫就不能普選,但問題是沒有寫,至少是中央政府並沒有承諾過給澳門人有雙普選,在這個情況下,澳門要爭取民主普選的困難度會更大。

即使爭取民主普選的聲音不大,澳門近年亦曾爆發大型社會運動。2014年,澳門政府提出《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法案,亦即外界所稱的「離補法案」,大幅提高官員的離任補償,更建議特首在任期內可享有刑事豁免權,引來民間強烈不滿,批評是「高官自肥法案」,觸發兩萬人上街遊行,為澳門主權移交後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最終在四日後撤回法案。

2014年,澳門政府提出 「離補法案」,觸發兩萬人上街遊行,為澳門主權移交後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最終在四日後撤回法案。(臉書圖片 / 拍攝日期不詳)
2014年,澳門政府提出 「離補法案」,觸發兩萬人上街遊行,為澳門主權移交後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最終在四日後撤回法案。(臉書圖片 / 拍攝日期不詳)

2015年,澳門政府曾向立法會提交《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法》法案,相當於澳門版的「送中條例」,但後來澳門政府主動撤回法案。

區錦新認為,港澳兩地政府其中一個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澳門政府不會以「政治鬥爭」思維看待反對聲音。

區錦新說:澳門政府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他有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就是他沒有用一個「政治鬥爭」的方式或思維去看社會的反對聲音。如果以2014年的「反離補」來說,如果他用一個「政治鬥爭」的思維去看,政府是一步也不能退,就類似林鄭月娥、葉劉淑儀,甚至當年八九民運的鄧小平的「政治鬥爭」思維。澳門政府不是,你反對嗎?那我把它收回。

他認為,澳門政府及早撤回引起社會反感的政策,成功緩解民間的不滿情緒,亦避免事態升級成激烈的矛盾衝突。

前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仇國平,曾經在澳門教學12年,他認為港澳兩地之間的差異愈來愈大。

前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認為,港澳兩地之間的差異愈來愈大。(仇國平臉書 / 拍攝日期不詳)
前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仇國平認為,港澳兩地之間的差異愈來愈大。(仇國平臉書 / 拍攝日期不詳)

仇國平說:以前兩地市民在政治上都比較冷感,比較埋首於賺錢享樂,簡單而言就是「經濟動物」。現在香港很明顯就是整個城市政治化的程度高了,年輕一輩對於政治的敏感度高了,參與的程度高了。但在澳門,似乎還是維持著十幾年前的情況,簡單而言就是由下而上的(政治)參與很少。澳門人之所以社會參與少,之所以仍埋首於經濟活動,似乎仍因為對政治參與比較恐懼,可以參與的空間也比香港少。

但他認為,香港和澳門,都一樣面對政治自由被打壓的問題。

仇國平說:相同的地方是政治自由似乎都愈來愈少,剛才都說到澳門的政治自由度是少了,遊行示威沒有以前那麼容易,特別是牽涉到一些政治敏感的議題。香港過去半年的抗爭運動我們都看到了,警察會隨時拘捕一些示威人士,即使拘捕之後無法控告。

港澳雙城,歷史民情雙向而行,但威權之下,兩地之間卻有微妙連結。今年八月,有澳門網民發起「反警暴」默站,聲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但被澳門警方禁止,更有市民被捕。

但到了十月一日中共建政當天,澳門多處都出現標語,上面寫著八個字─「港澳連枝,風雨扶持」。

今年八月,有澳門網民發起「反警暴」默站,聲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但被澳門警方禁止,更有市民被捕。到十月一日中共建政當天,澳門多處都出現標語,上面寫著八個字─「港澳連枝,風雨扶持」。(臉書圖片/ 拍攝日期不詳)
今年八月,有澳門網民發起「反警暴」默站,聲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但被澳門警方禁止,更有市民被捕。到十月一日中共建政當天,澳門多處都出現標語,上面寫著八個字─「港澳連枝,風雨扶持」。(臉書圖片/ 拍攝日期不詳)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