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5-02-04
台灣學術重鎮中央研究院,近年亦成立了「香港研究資料庫」,一年多以來,收集了超過8700件書籍、文宣、刊物等反映香港變遷的藏品。
2025-02-02
《港區國安法》實施4年多,香港公共圖書館不時將「敏感書」下架。這些不被港府「重視」的圖書,據本台逐一搜尋發現,至少100本都在台灣公共及大學圖書館重現。
2025-01-29
過去一年香港政府大力宣傳「日夜都繽紛」,希望吸引更多旅客訪港。然而,香港近期卻被台灣人選為「最不會想去第二次」的地方。
2025-01-16
英國自1月8日起,要求所有入境旅客必須取得電子旅遊許可(ETA),才可入境。這意味將來獲釋的香港政治犯,可能會因ETA政策,而無法到英國開展新生活。
2024-12-27
「90後」女生郭鳳儀、許穎婷、邵嵐,已被港府百萬懸紅通緝長達逾1年。到底這幾個20多歲的香港女生做了甚麼事,要被港府窮追猛打?
2024-12-26
本台獨家報道,中共針對台灣青少年在民間和校園大推新疆團,情況正引起陸委會密切關注;不過有參加學生對本台指,如具備充足的批判思考訓練,就無懼會被洗腦。
2024-12-26
本台獨家發現,台灣多個親共慈善組織以「文化交流」或「義工」之名,招攬大批台青赴新疆旅遊,學者憂做法令其失去「抵抗的韌性」。
2024-12-25
曾發行《理大圍城》等多套紀錄片的崔允信已移居台灣。香港的創作空間不斷收縮,他覺得需要新的影片發布平台,故創辦「影意志獨立短片獎」。
2024-12-18
本台獨家發現,早前涉援俄而被美國制裁的港企,疑以「金蟬脫殼」方式繼續營運,包括承接港府合約。評論指港府已不惜明目張膽支持被制裁公司,美國應設法填補制裁漏洞。
2024-11-18
「理大圍城」至今已5年,但北京和港府的清算仍持續。本台訪問了4位流亡異鄉的抗爭者,他們均指抗爭雖「失敗」但無悔,並承諾將在海外堅守香港文化與自由抗爭精神。
2024-11-18
一名五旬退役華籍英兵,放棄在英國相對安逸的生活,以志願兵身份參與俄烏戰爭。由廿多年前隨著主權移交退役,至今日投身烏克蘭正規軍,當中到底發生過甚麼事?
2024-10-31
本台記者分別於香港、台灣、澳洲及英國,訪問了多名港人,包了解他們在不同地域的生活及思想上的變化,更探討了他們在五年過後,是否仍保持著當年的「初衷」。
2024-10-28
香港至少4所大學與中國航天軍工企業和學院緊密合作,甚至有軍事化趨勢,港府亦有投入數以百億元計的公帑。分析指,香港已成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新據點,助中國突破西制裁。
2024-09-30
反送中運動5周年,由社運高峰走向政治高壓陰霾。反抗聲音被強行壓下,有研究顯示,近4年最少90個公民團體解散或撤離,只剩下少數仍在低度運作。
2024-09-27
反送中運動五周年,本台接觸幾位最終選擇留守的港人;他們有個共通點,就是選擇躺平,更會北上消費。但直言,若再有機會爭取民主自由,會再次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