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人口專輯:緬甸強徵兒童兵
2012.01.12
毛兒 (虛構名字)是其中一名緬甸的兒童兵,成功逃脫,他講述被強徵的經過。
他說:“當時是新年期間,我與家人在晚上八點前往茶室,至深夜十一點才回家,當時路上漆黑一片。四個穿著便服的士兵把我帶走。那次是我最後一次見到我家人。”
毛兒在十五歲時被強行徵募為士兵,成為殘暴緬甸軍隊的一員。緬甸武裝部隊是亞洲地區最強的軍隊之一,據報亦是世界上徵募最多兒童兵的軍隊。
毛兒繼續講述他被強徵的經過。
他說:“我起初拒絕加入軍隊,又對那群士兵表示我們剛從茶室回來,並無偷東西,又無犯錯,無理由要坐監。那些士兵說給我兩天的時間考慮,到時再不服從,就殺了我。”
緬甸軍隊強徵募兒童兵由來已久,亦非常有系統。一名十六歲的緬甸克倫邦男孩,近日渡過薩爾溫江,從泰緬邊境逃出來,目前受到克倫民族聯盟的保護及照顧。
鋸托(虛構名字)是變節的民主克倫佛教軍,他說他亦是被強行徵募入伍。
他說:“我在家鄉被強徵入軍隊,我不願意但無辦法抗拒。軍隊內有很多不同的人,你無法知道他們加入軍隊的原因。部份是自願加入,有些是家長要他們加入。我不願意為緬甸的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工作,我的理想是服務克倫族人,因此我逃到這裡來。”
人權觀察亞洲分部的麥迪臣表示,緬甸軍隊以殘暴見稱,殘暴亦是他們訓練的方式。
他說:“毫無疑問,緬甸軍是一個非常殘暴的組織,他們以殘暴見稱,我相信殘暴亦是他們訓練的方式。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把兒童兵當作成人看待,用同樣的方法訓練他們。”
毛兒表示,很多兒童兵因受不住這種訓練方式而死亡。
他說:“我是隊長,我的隊員都是只得十三歲大的兒童,他們連提起槍枝的氣力都無。我的隊員經常喊著說要回家。軍訓營猶如人間地獄,看到這些無助的兒童兵,我感到十分難過。很多兒童兵抵受不住,在訓練期間死亡。”
成功捱過軍訓的兒童兵,會被派駐遠離家鄉的地方作戰,攻擊國內不同的少數部族。這些兒童同時被迫犯下戰爭罪行,被迫侵犯人權,包括攻擊平民百姓,強迫平民做苦工,姦淫擄掠等。
鋸托表示,為了避免殘害自己的部族,他選擇做逃兵。
他說:“我與一同接受軍訓的朋友上前線打仗,在前線我會想到我的同胞,要我與克倫族人打仗,等於自己人打自己人,我不想自相殘殺,我只好逃走。”
不過,能夠成功逃脫,或僥倖完成軍訓仍然生存的畢竟是少數,毛兒與他的朋友史特冒著生命的危險,逃到泰國邊境。
毛兒表示,逃亡的過程驚險萬分。
他說:“當少校、史特和我一同上洗手間時,我們合力把少校殺死,拿走他身上所有的武器後,就把他的屍首拋落深坑內。逃亡期間經常要捱饑抵餓,我們曾經染上瘧疾,幸好無病死。我們又試過行經地雷陣,亦僥倖無被炸死。我們歷盡艱辛,到達泰國的美索區,但史特被緬甸的軍事情報人員殺害,雙眼被挖走,死狀恐怖。我就僥倖成功逃到這裡。”
人權觀察亞洲分部的麥迪臣表示,少數僥倖逃脫的兒童兵,仍要長時間活在被報復的恐懼及陰影中。
他說:“少數成功逃到鄰近國家的兒童兵,大部份選擇逃往泰國,但他們並非完全脫離危險。即使他們已逃離軍隊,成功到達鄰近的國家,但他們可能終身都要活在被報復的恐懼及陰影下。”
鑒於緬甸軍政府拒絕容許國際組織,進入有戰爭衝突的地區,聯合國特別報告員要求就緬甸的人權狀況,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他們侵犯人權的嚴重程度。
正在緬甸的聯合國人權調查員金塔納羅奧表示,調查有助促進緬甸的民主發展。
他說:“成立調查委員會是希望藉此促進緬甸的民主發展、全國和解、及為政府建立公信力。希望委員會調查得出的真相,能夠促成各方的和解,同時防止任何侵犯人權的事件再發生。”
人權觀察亞洲分部的麥迪臣表示,兒童兵遭受的心靈創傷,難以復原。
他說; “經歷過戰爭蹂躪的兒童兵,會遭受很大的心靈衝擊及創傷。他們在殘暴的文化中成長,失去寶貴的童年,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失去正常的社交能力。與此同時,更不知他們會被剝掉多少人性。”
毛兒相信,受害的兒童兵為數甚多。
他說:“為何在緬甸,像我這樣的兒童,他們只有十三、四歲,就要經歷這些事,承受這樣的痛苦。我希望能找到答案。我相信還有更多像我這樣的兒童兵,我可以做些甚麼,才能令這樣的事不再發生。”
(為保護當事人,本節目的人物名稱及身份曾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