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成為中央水力發電擴張的「終極戰場」
2025.01.08
中國的「水利工業綜合體」將目光轉向西藏,計劃在這片生態脆弱、政治敏感的土地上建設大量水電大壩,這將對當地的生態和文化造成災難性衝擊。有研究揭示,西藏擁有約110吉瓦的水力發電潛力,足以滿足中國東部的電力需求,但隨著數百座水壩的興建,將迫使數百萬人遷移,並摧毀無數珍貴的自然資源。專家警告,這些大規模水力發電工程不僅可能激化與印度的地緣政治衝突,還將進一步加深當地社會的動盪,而且中國水力發電企業背後的龐大經濟利益,可能讓這場災難難以逆轉。若不及時採取行動,西藏將淪為一片無可挽回的荒蕪之地。
有研究人員和一個西藏倡導組織的研究指出,中國龐大的水力發電行業的焦點正日益轉向西藏,這突顯了該地區可能面臨的動盪和環境破壞。長期以來,該地區被中國官員視為中國東部地區工業化的資源來源。
據自由亞洲電台英語組周二(7日)報道,中國已經建造了大約22,000座大型水壩,佔全球總數的40%左右。這些水壩有助於支持幾十年來的快速工業化和經濟增長,並最大限度地開發了許多河流的水力發電潛力;唯一的例外是西藏高原。
這個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地區,在上世紀中葉被中國入侵並吞併,是亞洲主要河流的發源地,也是喜馬拉雅冰川的家園,而這些冰川為數億人提供水源。
據一位研究人員引用政府數據指出,該地區擁有約110吉瓦的未開發水力發電潛力,這足以支持中國東部的經濟。一吉瓦的電力足以照亮1億個燈泡。
2013年,學者塔希.次仁(Tashi Tsering)列出了西藏三條主要河流上,已建或提議建造的共114座水壩。
十年後,根據華盛頓的「國際聲援西藏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ibet)進行的為期兩年的研究,已建和擬建的水壩數量至少達193座,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國際聲援西藏運動」是一個推動西藏自決的團體。
全球水力發電行業聲稱水壩是環保的能源來源,沒有風能和太陽能的波動性缺點。然而,水壩往往帶來重大的代價,比如驅逐當地社區、摧毀漁業、破壞本應使河流三角洲肥沃的沉積物,最終只對水壩建設者和營運者的財務利益有利。
中國長期以來計劃將主要河流引流的做法也引發爭議,並受到一些國內工程師批評。如果這些計劃付諸實施,也可能激化與印度的緊張關係,因為一些計劃涉及跨界河流。
「國際聲援西藏運動」的研究具有政治議程,該組織稱西藏是被中國佔領的地區。需要注意的是,沒有任何國家承認西藏是主權國家;未參與該研究的專家對研究的某些結論持不同意見。
合理關注
兩位未參與研究的專家認為這些發現具有可信性。一位中國水力發電領域的專家提出了幾點批評,包括研究估算受影響人口的方式,並指出研究未能充分區分為水力發電和其他目的(如供水和防洪)建設的水壩。
這位專家表示,該研究的焦點集中於中國,而包括印度、不丹和尼泊爾在內的整個喜馬拉雅地區的水力發電發展速度可能更具相關性。
該專家不願意具名評論研究報告,因為擔心這可能導致其無法在中國進行研究。

「國際聲援西藏運動」通過收集關於西藏已建和擬建水壩的公開信息,並結合衛星圖像分析得出結論。根據擬建水壩所在地的居民數據,該組織估計,如果所有水壩建成,將有75萬到150萬人可能被迫搬遷。
該組織指出,中國當局一直隱瞞西藏水力發電計劃的真實範圍,因為這些計劃可能引起「來自環保專家、當地社區和下游國家的合理關注和審查」。
由於計劃具有長期性,根據「國際聲援西藏運動」的說法,當局仍然有機會重新考慮當前的「破壞性」路徑。該組織表示,近60%的水壩項目尚未開工。
四川省鄰近西藏的某藏區擬建一座1,100兆瓦水力發電大壩,該水壩預計將淹沒6座佛教寺廟。該項目去年引發了罕見的公開抗議,並重新引起國際社會對中國統治該地區的關注。
「柏林自由大學」(Berlin Free University)中國研究所的教授薩布麗娜.哈比赫-索比迦拉(Sabrina Habich-Sobiegalla)表示:「西藏很可能會見證水力發電發展最迅速且問題最突出的增長。」
她向自由亞洲電台指出:「中國西南部目前是全球水力發電的主要熱點,無論是發電能力還是項目數量,四川和雲南的發展都已經相當成熟。」
哈比赫-索比迦拉補充說:「由於許多下游地區的開發已經完成,發展的重點正逐步向上游和西藏地區轉移。」
隱藏的利益
2024年12月,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政府已批准在西藏建造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大壩。擬建的「美多大壩」(Medog Dam)位於雅魯藏布江上,這條河流最終流入印度和孟加拉,預計將產生相當於具爭議性的三峽大壩3倍的電力。目前尚不清楚「美多大壩」的建設將於何時啟動。
哈比赫-索比迦拉教授指出,中國的水力發電計劃與其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的目標相一致。習近平對這些目標的高度支持,意味著官員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實現這些目標—即使僅限於紙上談兵—但如果他們能展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對他們來說則更有益」。
除了氣候目標和其他推動電力需求的因素外,「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地理學教授、西藏研究學者艾米莉.葉(Emily Yeh)指出,中國當局長期以來將西部視為東部的資源來源,而東部是人口和工業集中地。
葉教授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像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以及普及的雲端計算,對電力的巨大需求意味著未來的電力需求將會持續增加。
學者如加拿大卡爾加里市「皇家山大學」(Mount Royal University)的講師塔希.次仁,將中國的水力發電行業及水壩建設者比作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因為這些行業擁有巨大的經濟影響力和深厚的政治聯繫。
他在2024年4月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水壩建設者已經劫持了國家,進一步推動他們自身的利益。
塔希.次仁指出:「如果不改變現狀,一場將顛覆傳統、摧毀古老文化和環境的災難正逼近西藏。除非西藏人和中國人意識到保護西藏生態的重要性,並建立共同的基礎,否則這些問題將難以解決。」
他還補充說:「西藏的水力發電發展計劃,以及中國水利工業複合體的隱藏利益,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未知的,尤其是對中國人民和領導人而言。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西藏將很快成為數百座新大型水壩和水資源引流工程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