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运动两周年:世上本无路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乌鲁木齐中路」
2024.11.26
白纸运动两周年之际海外人士发起多场创意纪念活动,《乌鲁木齐中路在哪里?》短片将白纸运动图腾带到欧洲。分别于上海、北京、欧洲的白纸运动参与者接受本台采访,他们希望这场运动的历史细节、渐被淹没的声音可以继续被听到、看到。
周二(26日)是「白纸运动」两周年,海外人士发起了多场具有创意的纪念活动,该运动初始爆发地之一的上海「乌鲁木齐中路」路标,已成为白纸运动的抗争象征和图腾,出现在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等全球多地。
包括法国「自由广场」、德国「民主墙」、荷兰Censored Face(s) 、英国China Deviants等多个欧洲组织,在「人道中国」和「中国人权」组织的支持下制作的短片《乌鲁木齐中路在哪里? A Road Sign In Exile》也在多个城市放映。
海外白纸运动的参与者带著「乌鲁木齐中路」路牌,穿梭在欧洲多个城市的广场和标志性建筑间,迎向或热切、或淡漠的目光,用这枚抗争的标识记录和讲述两年前这段历史,那些历史的细节、消失的白纸运动参与者们也在等待被听到、被看见。有网友表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乌鲁木齐中路」。
本台分别采访了两年前在上海、北京、欧洲的三位「白纸青年」。
第一位是流亡荷兰的上海白纸运动亲历者夏巢川,两年前,她在那场运动中被捕,在单独被囚的37天中受到公安残酷的非人道对待,后在长达一年的边控之后,她辗转逃离中国,目前已成为在国际舞台上控诉中共镇压白纸运动最重要的见证人之一,她目前也是Censored Face(s)(中文名称为「人们」)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上周日(24日),Censored Face(s)与在荷维吾尔人一起在阿姆斯特丹广场纪念「乌鲁木齐大火」死难者和「白纸运动」两周年。
夏巢川在演讲中表示,两年前她在上海参加了自1989年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全国性抗议活动,并被中国人展现出的勇气和团结深深感动。这场运动十天后,中共当局因抗议者的压力放弃了实施3年的清零政策。
而这些运动不仅发生在中国最严厉的三年清零政策背景下,亦是习近平打破任期限制连任成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街头,人们呼喊著彭立发在四通桥上喊出和打出的标语,也同时发出要求性别平等、言论自由、艺术、电影自由的呼声。甚至有抗议者喊出「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口号。而当时,几乎所有海外的大城市也发起上千场集会,声援国内的白纸抗议者和被捕者。
白纸运动打破了中共对维吾尔人的妖魔化和洗脑
而在这场运动中,抗议者们更展示了多元化的议题,包括女权和性少数抗议者的身影终被外界看到;而这场抗争首次让中国的多数族群——汉族,为维吾尔人的苦难挺身而出。在这场运动中,汉人与维吾尔人、藏人、港人等建立了紧密的连结,亦将这些群体的诉求纳入到抗议议程中。
夏巢川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也特别强调,这应该是白纸运动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中国年轻一代打破了中共长年以来对维吾尔人的妖魔化和洗脑,终于对备受苦难的少数族群那些泣血的呼喊有了切身的感知,他们愿意聆听他们的故事、诉求并汲取他们在国际上更加成熟的运动经验。
夏巢川说:「白纸运动它不只是一个关乎于中国人或是汉人的运动,它更重要的是因为乌鲁木齐大火中死去的维吾尔人、以及整个新疆四个月的封控,让汉人第一次为了另一个族群的苦难站出来,所以乌鲁木齐大火本身是一个跟白纸运动同样重要、同样值得纪念的日子。到了白纸抗议的期间,年轻人越来越多不会再受到中国政府关于维吾尔人洗脑的影响,而是重新认识到维吾尔人和藏人他们其实遭受比我们更加残酷的压迫,很多人也会开始去关心维吾尔人和藏人的遭遇和抗争故事,而且会把这些抗争融入到自己抗争的议程里面去。」
夏巢川也表示,「白纸一代」在两年之后变得更成熟了,虽然现时人数上减少了,但沉淀下来的参与者在两年间都在不同的议题上有所坚持。而她本人是首次在民主国家的广场上可以免于恐惧地发言,感受著自由的风吹过,也更觉得有人道责任为不自由的人发出更多声音。
夏巢川说:「我主要就是会觉得,现在在这里终于可以很自由的发出声音,这点真的让我很开心。既然我在海外去自由的表达,那我就应该用好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声音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让更多全世界的人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们的第二位受访者丹木曾参加2022年11月27日北京亮马河的抗议,在中国当局的疫情极端管控期间,作为新媒体人的丹木和家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当时,她曾与一些媒体人朋友讨论以社区为单位发起抗议的可能性,听闻有大规模抗议之后,她没有任何犹豫就前往现场,她想:「只要今晚北京市民好好干,一周以后肯定解封。」
运动参与者谈免于被秋后算帐的秘诀
丹木在抗议现场对著美国之音的镜头发表了感人演讲,她呼吁抗议者声援被捕的上海抗议者。
她还在现场看到亮马河北岸聚集了一批经常翻墙、堪称「觉醒的年轻一代」,他们完整「喊出四通桥标语」,而亮马桥南岸聚集的是鲜少有任何政治诉求、只要求不再承受核酸检测和封控之苦的百姓。
丹木说:「我大概是10点半加入进去了,我们那个地方大概聚集了一千人左右。亮马河北边的人是最早过去的一批,应该也是属于经常翻墙,在推特上看到了这个集会信息就跑过去的人,其实北岸的口号要激进一点,把彭载舟的『六要、六不要』都给喊出来;南岸整个在政治口号上表现得更克制。其实大家也多少都知道上海在抓人,警察在打人,大家也不希望全都被打、全都被抓。很多人就是反覆的喊「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后来倒是有人零星喊了「要选票」。没有想到那天晚上会游行而且游行的规模那么大,当时我就觉得:好的,只要今天晚上北京市民好好干,一周之后肯定就解封。」
10天以后,中国解封了,很多参与白纸抗议的人相继遭秋后算帐。丹木自己也做好被警方传唤的准备,但幸运的是,她没有在警方逮捕的名单中,大抵也缘于她自己从未在社交媒体发布相关信息,而是将信息传递给海外的人权组织和熟识的八九前辈,由他们来发布,她认为与她联络的六四民运前辈,其丰富的抗争经验帮助了她。
但她熟识的一些朋友相继遭当局报覆,包括一名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新闻助理,在深夜两点遭警察敲门恐吓;另外丹木的友人——《新京报》记者杨柳也经历了被警方暴力逮捕的恐怖经历。
丹木说:「就我后来还是听说了很多恐怖的事情,包括有个NPR的新闻助理,当时是警察半夜两点钟去她家门口敲门。我的那些朋友,像杨柳她们,都不叫传唤了,杨柳的一个朋友是被警察暴力破门抓走的,他没来得及删任何的信息,警察就获悉了他们有电报群的这个事情,然后就把他们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参加游行的小团体抓起来了。」
丹木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并未过高赋予这场运动宏大的意义。她朴实的认为,就如同八九学运一样,非常碎片化的中国年轻一代在这场运动也终于有了他们之间的精神连结,找到了很多同道,甚至直面了并更正了一个看似不可一世的独裁者习近平的错误。一年多以后,当到达泰国的她在一家书店看到「乌鲁木齐中路」标识时,她看到了这场运动的意义。
丹木说:「我们在那天晚上去了现场,大家是有一点战友情谊的。白纸运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你比如说现在的清迈飞地书店里面就有乌鲁木齐中路的胸垫章,其实影响还是蛮深刻的,因为大家第一次发现有一个共同的事情把我们连结在一起。习包子这个人对于防疫的这个理念就完全都是错误的,能看到你的这个努力让这个错误终结,本身就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我们的第三名受访者正是法国「自由广场」的创始人、以及短片《乌鲁木齐中路在哪里?》的主创——巴黎艺术家蒋不。
他在接受本台访问时回顾2003时他在北京遭遇非典时,就曾想过这个国家应该不会再重覆这样的灾难,未曾想到一个遗忘所有历史的国家又炮制了全球性新冠灾难。因此他们所做的短片最大的使命就是用记忆对抗遗忘,以及传承白纸运动的精神。
蒋不说:「中国能出现COVID这个事本身就很荒诞,我真的很难想像一个国家经历非典之后,还会有这样因为瞒报,最后因为不报这样的疫情变成全世界的疫情。当时非典结束之后,我们好像还想像:这个国家会有更透明的言论环境、会有更负责任的政府,但是甚么这样的想像都没发生。人类与极权的抗争就是记忆和遗忘的抗争!两个工人把乌鲁木齐中路的路牌从上海移走了,但是没人知道它们被移到哪里?我们也想那个真实的乌鲁木齐路牌被移走了,但是乌鲁木齐中路的这种精神、包括这种记忆它会传承下来。」
蒋不也有些悲观的表示,激情的运动之后,所有在运动中建立的公民精神、对公共事务参与的热情随后又如沙丘一样渐渐散落,即使海外还在如期纪念,但参与的人愈加减少。这场运动从某种意义上又成了消解中国政治运动的一个分水岭。
因此蒋不认为,海外的抗争者应该不仅仅停留在简单而仪式的纪念,而是应该在海外推动成熟的公共事务社群的建立,为中国未来可能的转型和变化搭建公民社会的基础,这才是白纸运动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蒋不说:「有时候我也在想,白纸运动到底是甚么?对于在海外并没有亲身经历封控的我们意味著甚么?好像在别人的眼里我们也成了哥大那个话叫「广场上的遗孤」。我觉得首先『白纸』还是说我们这个世代第一次线上走到线下,第一次公开对这个政权说不,我觉得这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白纸可能是一种抗争精神的传承。无论这个中国以后它走向哪里?我们都希望通过白纸运动在海外形成社群,可以给一个公民社会提供给养吧!也许我们没有办法很快的改变中国的政治,但至少可以在我们在的地方作出一些尝试。」
2022年11月,中共当局的极端封控政策的阴影已笼罩新疆数月时间,当月24日,新疆乌鲁木齐一个公寓发生致命火灾,封锁的楼门也让很多人丧失了生的希望,至少10人丧生。这场大火也点燃了中国各地悼念乌鲁木齐大火死难者的活动及白纸抗议行动。
数天的抗议遭到中国当局的严厉镇压,逾百名白纸抗议者被抓捕。当时19岁的维吾尔女大学生卡米莱·瓦依提因在社交媒体转发白纸运动视频被捕,后被控「宣扬极端主义」罪名;参与成都白纸运动的维吾尔青年亚夏尔首次遭捕37日后获释,后第二次被捕。
而《乌鲁木齐中路》纪录片导演陈品霖被控「寻衅滋事罪」;白纸运动的精神导火索——四通桥勇士彭立发依然下落不明。
在白纸运动两周年之际,多个人权组织敦促中国政府释放白纸运动被捕人士。
编辑:温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