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2026年起不再對中國提供優惠貸款 以減低對中國的戰略依賴

2023.09.27
德國2026年起不再對中國提供優惠貸款 以減低對中國的戰略依賴 德國由2026年起,將永久停止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以減低對中國的戰略依賴。
路透社資料圖片

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BMZ)周二(26日)證實,自2026年起,德國將不再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這是柏林為減少對中國的戰略依賴而採取的最新措施。去年9月,《路透社》已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德國經濟部正考慮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與中國進行業務往來的誘因,以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德國發展部於9月中旬向中國財政部通報,當局將永久停止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的決定。德國發展部部長舒爾茨(Svenja Schulze)表示,德國不再將中國視為「發展中國家」,但她說:「中國現在是、將來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沒有中國,我們就無法成功克服全球危機。」 

據《路透社》報道,國有開發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與中國財政部之間的優惠貸款項目,合同只能簽至2025年。德國發展部表示,這些促進性貸款項目必須在氣候和環境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德國聯邦政府承擔優惠貸款的責任,但不提供任何預算資金。 

德國發展部表示,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中國可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並能以優惠條件進行再融資。從2013年到2022年,與中國達成的優惠貸款總額為34.51億歐元;2023年沒有提供優惠貸款。 

根據中共發改委網站2021年11月26日發布的「有關德國優惠貸款」介紹,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向中國提供的長期優惠貸款被稱作「KfW促進貸款」(KfW Promotional Loan)。KfW與中國的合作始於1985年,從2004年至2021年6月底,在建及已完成的項目有146個,貸款總金額為51.49億歐元。 

德國對中國優惠貸款的重點支持領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可持續城市發展、生態轉型、水資源管理、通過金融機構提供綠色信貸融資。 

《路透社》上月報道稱,德國政府為在中國投資的公司,提供的投資擔保額在今年驟減,這是柏林為減少對中國過度依賴所作的努力。去年9月,《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披露,德國經濟部擬採取措施降低與中國進行業務往來的誘因,這些措施包括減少甚至取消對中國的投資和出口擔保;不再在中國推廣貿易展覽會和管理人員培訓;將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的貸款,重新定向到亞洲其他地區,例如印尼,以配合貿易多樣化和增強與民主國家的業務往來;另外還制定一項涉及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 

分析認為,德國已從獨裁政權之害中覺醒,呼籲其他民主國家及企業仿效,勿再為中共侵犯人權充當打手。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