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拉姆斯菲爾德和美中關係
在中共百年黨慶的前一天,曾經兩度出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台譯倫斯斐)去世,終年88歲。世人大多記得拉姆斯菲爾德在伊拉克戰事上的角色,但其實他在美國最積極跟中國交往的年代,卻較世人更早看透了中共的本質。(方德豪 報道)
拉姆斯菲爾德一向堅持,中國軍事透明度不足,讓全世界產生疑慮。據他估算,中國實際軍事支出,比對外公布的數字高出二點五到三倍。拉姆斯菲爾德曾公開質疑,中國在沒有遭受任何國家威脅之下,還要持續大幅擴軍,甚至部署各式導彈瞄準世界許多地方。
拉姆斯菲爾德亦重視台海局勢。他認為,中國口口聲聲說無意對台灣動武,卻又在海峽對岸部署大量彈道飛彈對準台灣。他強調,中國敏感的軍事部署,不僅使台灣海峽軍事失衡,也使整個亞太地區面對軍事失衡的危險。在台灣問題上,拉姆斯菲爾德採取「以退為進」的做法,他不會主動提出,但卻預備了基本立場:一旦中方提出台灣問題,他就向中方表示,建議中國撤除部署於沿海瞄準台灣的六、七百顆導彈,同時宣布放棄對台使用武力,作為改善關係的開端。
拉姆斯菲爾德也批評,中國國防支出的成長與經濟成長成正比,但政治改革卻未隨著經濟自由的腳步前進。
在美國官員一片跟中國交往的熱潮之中,拉姆斯菲爾德在其第二次當國防部長的任內,等了五年才於2005年10月首次訪問北京。當時北京亦極重視他的到訪,甚至較小布什總統一個月後的訪華行程更為重視,皆因五角大廈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及「國防檢討季報」影響力極大,殺傷力也很強,不但左右布什的決策,也影響世界對中國觀感。
當年中共還未出現「戰狼外交」,反而更高明地施展「笑臉攻勢」,儘量迎合他提出的大部份參訪要求。拉姆斯菲爾德提出的參訪行程包括解放軍戰略飛彈部隊(第二砲兵)總部、負責意識形態教育的中央黨校及負責武器科技研發的中國軍事科學院。這三項要求都獲得中方的同意。美中防長的熱線,也是這次訪問的成果之一。
拉姆斯菲爾德在第一天的行程中已參觀了中央黨校,並與黨校約三十名學員交換意見。拉姆斯菲爾德告訴這些學員,「每一個社會都應該防範限制言論自由的另一種長城」;「歷史證明,要將任何人長久隔絕是不可能的,最後資訊還是會穿透過去」。
在十六年前,拉姆斯菲爾德被視為對華的「鷹派」代表,但他的想法,在今天卻成為美國朝野的共識。也許拉姆斯菲爾德在伊拉克戰爭中確實犯了過錯,但他在中國問題上的看法,也許亦應該由歷史學家作出公平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