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香港】消息指港议员下月外访东盟国家冀吸引外资 分析:形象工程大于实际效用
香港特首李家超上台后,多次强调要对外「说好香港故事」,以建造有利的营商环境。近日建制传媒报道称,民建联将率团外访东盟国家,包括泰国、印尼、新加坡等,预料会向当地商界讲述香港情况,吸引当地投资者来港。不过分析认为,民建联到访东盟国家,形象工程大于实际效用。
香港亲建制传媒《香港01》及《星岛日报》等报道,民建联外访团将兵分三队,计划在立法会暑假休会期间,外访东盟国家,大部分立法会议员都会参与。分别是印尼团;由副主席陈克勤带领的越南、泰国团;副主席陈勇带领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团,为期一个多星期,预计会拜访当地商会、专业团体、青年组织和当地的香港投资者等。
为何不选择欧美国家? 「东盟市场更具潜力」
报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今次行程未必会会见当地官员,行程主要是针对商界讲述香港情况,讲解「3+4」检疫安排,「说好中国香港故事,吸引当地投资者来港。」
至于为何选择东盟国家,有知情人士解释,近年中国与东盟关系更趋密切,加上东盟国家市场庞大,希望开拓东盟市场。被问到为何不选择欧美国家,知情人士认为「东盟市场更具潜力」。
分析:形象工程大于吸引商人到香港投资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对本台指出,几年前在大陆的厂商,包括在大湾区或珠三角营商的港人,已因经营成本及国内经济不稳等种种问题,而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发展。对于今次能否吸引这批人回流,刘锐绍抱怀疑态度。他认为,今次民建联到访东盟国家,是形象工程大于吸引商人到香港投资。
刘锐绍说:东南亚国家的投资,金融服务行业其实不多,多数是贸易或工业产品,但香港本身已没有工业。大陆7月份出口贸易有增加,但整体以年度计算都是下降,在这种环境下,民建联对外活动,以至工商界团体有这些活动,仍要视乎官方整体措施。
民建联以往甚少出访东盟国家
外界关注,民建联以往甚少出访东盟国家,为何今次不选择欧美等地?刘锐绍指,过去香港建制派团体都曾经到访东南亚,进行营销及宣传工作,欧美等地在香港以服务业为主,东南亚以贸易为主。他相信今次外访是为了「保温」,以联系工商界,不过实际效用成疑。
根据香港政府工业贸易署数据显示,在2021年,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贸易夥伴,贸易总额达逾1.2万亿元,相当于香港全球商品贸易额的12.1%。而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亦录得每年平均7.4%的增长。资料显示,在2021年,东盟是继中国内地之后,香港的第二大商品供应地。
东盟由10个国家组成,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李家超:公共卫生同时要确保香港竞争力
香港特首李家超上台后,多次强调要「说好香港故事」,对外宣传香港以建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他早前亦透露,会亲自出席11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
李家超说:在世界上我们虽然是君子,但有很多小人,15个局里面都有一些很好的成就、很好的成绩,我们要表示出来,我们不可以再「有麝自然香」,我们有时还要做到「画公仔画出肠」,重复地说。
李家超周三(17日)出席一个论坛致辞时说,清楚听到有不少人希望恢复与内地正常往来,他重申与国际连接及与内地连接,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他又提到,政府明白在保障公共卫生及人命的同时,香港在国际联系的重要性以及要确保香港竞争力。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