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后经济未复苏 前高官发文指香港「形象困惑模糊」
香港疫情后经济未复苏,港府近来力推「香港夜缤纷」吸引旅客,惟效用成疑。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顾问、前运输及房屋局长张炳良周一(25日)在报章撰文,指「若社会总体消费力不继,夜经济只是塘水滚塘鱼之举」。他又提到,香港目前形象困惑模糊,《港区国安法》下部分外国人怀疑香港是否如从前一样自由,认为港府「天天唱好之馀,须正视外围观感」。
张炳良周一(25日)在港媒《明报》发表文章,题为《香港的品牌困惑》,文中先花大篇幅讲述香港疫情前的旅游发展蓬勃,以往入境人数比起东京、新加坡多,不过因为「2019年政治动乱及3年疫情重挫好景」。
作为前高官,张炳良在文中亦分析了现届政府的救经济措施,包括特区政府今年2月展开「你好,香港」推广运动,虽然雄心勃勃地招旅、招商,广派机票和赠券,但实际生意差过预期。对于港府和商界今个月推出的「香港夜缤纷」活动,张炳良认为,不能以为政府可支配或取代市场力量,指目前现实不仅是夜间经济活动萎缩,一些中小企和店铺也为日间业务回常缓慢而发愁,文章直言「若社会总体消费力不继,夜经济只是塘水滚塘鱼之举而已,边际增益有限」。
对于如何改善香港品牌,张炳良指象征香港旅游的渔船标志已经过时,应考虑以更具进取和前瞻性的城市标志取代,更好说明香港的当代活力,不需过分花费精力不断开发旅游景点,香港应珍惜制度和人文遗产,继续展示多姿多彩的街景、多元文化气息及自由包容的创造空间。
张炳良指,香港目前形象困惑模糊。由于近年政治动荡与逆转,以及新的《港区国安法》,部分外国人怀疑香港是否如从前一样自由,是否受政治控制令多元包容收缩。他又认为,香港不乏国际眼球,惟近年其认知复杂、存在负面,变相也在修正香港的国际品牌,直指「政府天天唱好之馀,须正视外围观感。」
他又提到,《国安法》下,一些西方国家发布不利香港形象的国民外游警示,而很多国家地区都有国安法律,大多是极严厉;但外国「鲜让这些处理极端情况的法律,笼罩日常讨论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致易产生惊弓之鸟」。张炳良在文章最后反问,「香港要突围而出,除执法公正、尊重独立司法外,能做得比他们更好吗?」
资料显示,现年70岁的张炳良在2012至2017年担任运输及房屋局长,现为香港教育大学研究讲座教授。2019年「反修例运动」时,他同年8月出席电台节目,呼吁港府应清楚说明撤回修例,以及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