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寶稱北都鐵路參考中國工程優勢 分析:打破制度達至中港融合

記者:陸南才(台北)
2024.12.06

被行政長官李家超稱讚具備領導能力、有改革意識的羅淑佩和陳美寶,分別接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與運輸及物流局局長,一上任便面對多個燙手山芋。陳美寶先要處理連接北部都會區的北環線鐵路工程,如何加快進度是重中之重。羅淑佩則面對啟德體育園開幕、全運會、恢復一簽多行等。面對國家任務,二人可以如何「大膽創新」?分析指,若無視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與程序,變成依黨國意旨「大幹快上」,將會是中港融合3.0。 

羅淑佩、陳美寶升官做局長,會為管治班子帶來怎樣的新氣象?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周五(6日)接受電台訪問時盛讚二人較年輕、有魄力,重申官員要有改革意識: 「公務員有個毛病,要看先例和跟程序,好多時你叫他試新事物,例如替公務員買醫療保險,他就說『沒有這政策』,這是保護自己的做法,但不是人人都是這樣。做局長要有膽識去做破格的事。」

為官多年的葉劉淑儀亦對兩名新上任的女局長點評一番。

主持人:「兩個妹妹有冇跟過你?」

葉劉淑儀:「羅淑佩其實是我聘請的。」「美寶沒有跟過我,但在行會,常看到她的表現,知道她好熟書,解釋很有條理。」

陳美寶:參考中國的做事程序加快工程

兩位新局長會如何「有膽識去做破格的事」?或者可以從言論見端倪。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周五(6日)到立法會出席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交代北環線鐵路的最新進展時,提到如何加快工程進度。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未來會本著雙創新的思維和方式,即是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我們好希望用跨境鐵路的契機,探索並結合內地推進基建項目的優勢,做事程序、物料、人工各方面,都有可參考的地方。」

政府用洪荒之力推動北部都會區上馬,參照大陸的片區開發模式,又發動多家企業簽署意向書,表態支持北都發展。但北都位處邊陲,必需先有鐵路連接,所以北環線工程是重中之重。古洞站預計在2027年落成,北環線主線預計明年動工,預計2034年落成。

民建聯劉國勳:「高鐵,一個龐大的跨境工程都只是8年,但北環線由2025至2034有9年時間,我覺得有好大空間縮短。」

但香港做基建要經過勘察、經濟效益評估、收地、安置、環評等程序,去照顧不同持分者的利益。時事評論員桑普表示,若要打破既有制度,將標誌著中港融合3.0:「人、物、金、資訊的融合是表面的,但觀念和文化是最根本的,如果她認為可以利用跨境鐵路的契機,探索中國推進基建項目的優勢,連程序都覺得是參考的話,是否更加促進了制度的崩壞,換言之,劣幣驅逐良幣,這是制度和做事方式、生活方式、觀念的一個基本的融合。」

港鐵現時有東涌綫延綫、北環綫等多項工程同時進行,涉及資金高達3000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質疑,單靠鐵路加物業的發展模式,不足以應付工程開支。但陳美寶強調,政府不會為此發債,但錢從何來呢?她仍是說:「我們都是樂觀的,不可以因為目前暫時看到的樓市情況,貿然推斷日後估算或財務安排一定有很大影響。」

桑普表示,港鐵和港府日後的財政狀況,可參照中國地方政府的現況,「你一是舉債,一是港鐵向銀行借錢。就算港府舉債都是新債冚舊債,不斷延展期限。今天看到中國地方債的局面,會不會香港也一樣有這樣的情況呢?」

不能靠「大膽」吸引遊客

至於羅淑佩,以往最廣為人知的「創新」政策,就是出任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時,以$3000奬金鼓勵舉報濫用公屋。

葉劉淑儀:「羅淑佩幾大膽,公屋好多富戶人人都知,人人都說看停車場就知,沒有人去做。她又叫人報消息,又跟內地聯絡、看哪些人住在內地,人們就自動投案,收回過萬(單位), 大膽去做,社會反應好好。」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面對多個燙手山芋,包括啟德體育園開幕、2025全運會、重啟一簽多行等。其中一項要務,是響應「無處不旅遊」,但桑普表示,遊客來不來香港,恐怕不是靠「大膽」便可控制:「人家是否來這個地方旅遊,有很多理由的,這個地方會不會被人拉?是不是安全??有沒有地方特色?皮費有多重?香港已經喪失了以前那種中西文化合璧,自由、開放繁榮的特色你搞多少塗脂抹粉,就像死屍去幫它化妝一樣。」

他認為,無論是羅淑佩或者由其他官員去做,都無力回天。

編輯:溫曉平 網編:陳家傑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