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黎指自己是政治犯 遭法官警告「这是刑事审讯,无关政治」
2025.02.11
黎智英案周二(11日)续审,控方质疑黎供称是同事未经同意下将其文章翻译成英文刊登在英文版的说法非事实,黎反驳,「漏看文章会被翻译不是罪,但在法庭说谎是罪,我怎会令原来无罪的事变有罪?难道是要证明我不止是个政治犯,还是白痴吗?」法官即高声指:「你不是政治犯,你是接受刑事审讯」,并警告:「我最后一次告诉你,这是一个刑事审讯,无关政治,我不会容许你把政治带入法庭!」黎苦笑:「原来如此。」
周二是黎智英第40日作供。控方展示黎在2019年6月3日发予时任《苹果》副社长陈沛敏的讯息,提及应找联署学生访问,以激发其他学生「6.9岀来」;控方关注为何要激发学生参与游行,黎指因「越多人示威越有力量」,又指学生为运动一部分,与其他群体无异。控方再问黎是否有意透过学生争取公众同情,黎回应「我已经答了,不要曲解我的话」;法官杜丽冰一度指提问公道并重覆控方提问,黎就指在游行中,根本无法辨别谁为学生、谁是一般市民,亦表示并不包括中学生。
控方又展示黎与陈沛敏另一讯息对话,陈发送「不撤不散」标语海报照片,黎回应「可以考虑用来做标题?」陈再回覆「今日上街 不撤不散」,黎就称「很好!」又表示自己内心的标题是「继续上街直到林郑仆街!」陈再回应「我的是:缓你老母」。黎指,自己只是建议标题,不属编采指示,陈后来亦有回覆自己的写法。
知悉袁弓夷支持抗争运动
控方之后开始就《苹果》「国际线」盘问黎;控方指除「一人一信救香港」行动(寄信给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外,时事评论员袁弓夷读出致特朗普公开信的片段,亦属国际线行动之一。黎确认,在2020年5月28日收到袁的讯息后,同意让对方使用《苹果》作平台读信,并曾吩咐时任动新闻总监张志伟协助安排,但黎在追问下称,事前不知有关信件内容,亦不担心内容与「一人一信救香港」有冲突。法官杜丽冰就质疑黎为何不担心袁或会说「特朗普别碰香港和中国!这事与你无关!」;黎就指,知悉袁支持抗争运动,故不会如此说。
讯息又显示,袁弓夷的女儿袁弥明在影片拍摄前,曾向黎发送信件全文内容;黎指自己忘记了该段讯息,法官李运腾就问黎是否「记错了?」黎称是「完全地(completely)」,及同意控方指是「重覆地(repeatedly)」。
就袁的信件提到有9000名年轻人被捕,大部分被殴打,有人被强暴或谋杀,全部人均面临检控,及指香港已沦为中共傀儡,请求美国调走在港资金、制裁所有共产党实体,黎当时曾回覆「这封信很好,希望总统特朗普会看到及有回应」;控方追问黎是否认同袁的请求,黎否认并指自己只是赞赏信写得好,不代表同意有关内容,惟同意控方指他曾表明希望特朗普「有回应」。法官李运腾一度关注黎早前曾称,信中指年轻人被强暴或谋杀属失实指控,为何在读信后仍作赞赏;黎就指自己当时或只粗略看内容,没为意相关部分。
解释自己对不感兴趣事情不敏感
黎亦确认,当时同意袁弥明把片段上载YouTube,务求让特朗普看到,对方其后回覆指前美国总统顾问Steven Bannon在其节目上播放片段,并指「特朗普可能已经看到了」;黎就称「太好了」,又请对方继续发声及指美国人在关注。讯息续显示,袁弥明向黎透露其父亲正计划拍摄另一片段,向时任国务卿蓬佩奥建议在美国为香港示威者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资助,同时建议对港伤害较少的制裁措施;黎回覆称相信袁的判断。
控方再展示张志伟向黎指,袁的影片有2.2万个赞好,形容为「十分利害」;黎回覆「我们可以找他再做」,张及后相约袁弓夷父女见面讨论,黎就表示「很好,谢谢」。
黎智英亦确认,张志伟其后透过《苹果》的Facebook、Twitter、动新闻程式推送功能,发表及宣传题为〈袁弥明父Twitter续发炮 促美国国务卿惩中共罪犯解放香港〉的片段,惟指自己没看过片段内容,只看了一眼标题。控方追问黎对「解放香港」的理解,黎指自己当时没想过,故无法回答,又重申没看过片段,也没细想过标题。
黎之后在追问下解释,自己对不感兴趣事情不敏感,张志伟当时亦已在处理;法官李素兰一度质疑张只处理技术层面,指黎必会关注内容,黎就重申自己不在乎,因张已处理,并否认控方指,他实情是知道片段内容。法官杜丽冰就质疑,黎只要有阅读标题就会知道片段内容,黎再解释,因他当时专注其他工作,对现实认知狭窄,重申影片非他会注意的事情。
黎强调自己是「放手」的老板
法官李素兰就关注黎所指的「工作」是甚么,黎指自己作为传媒老板,「当时有很多重要事要处理」;法官追问有甚么事时,黎就回应:「我怎可能告诉你?太多事了。」就法官指影片可吸引更多读者,黎再重申「若我当时注意力不在那里就不在那里」。
法官杜丽冰就追问黎是否「hands-on(不放手)」的老板,公司每事都要参与;黎否认,强调自己是「放手」的老板,惟再被杜丽冰质疑他既「放手」又有甚么事要做;黎回应称:「比起那些细节,一间公司有更多事情要处理,如财政、人事⋯⋯不同时间有不同关注」,并回应控方指,自己当时如有留意,会认为袁的影片与《苹果》英文版争取国际支持的目的一致。
控方之后引述壹传媒集团年报,指黎不止在财政上支撑《苹果》,更是壹传媒主事人,负责制定公司策略;黎同意自己是最大股东及董事局主席,策略大方向由其制定,但须经董事局同意。控方其后指,若《苹果》有任何报道,必然是基于黎与编采高层及员工的共识,黎回应称做新闻毋须有共识,因所有人都拥有香港人价值,新闻自会产生,并同意控方指,他曾受访指《苹果》是反共、反对派的报章,至于「反共和反对派」是否黎对《苹果》编采设下的「鸟笼」,黎就强调自己没设任何「鸟笼」,重申员工入职前已有港人共同价值,《苹果》亦没有入职训练。
就控方指当员工做法不符黎的价值时,会以黎最终决定为准,并举「一人一信救香港」为例,即使张剑虹及陈沛敏有异议,行动仍获推行,因黎是老板;黎就指「一个特例不等如规则」,重申特例不是规则。
重申创立英文版目为是争取国际社会关心香港状况
控方接续就《苹果》英文版盘问黎,引专栏作家冯睎乾的文章(〈不撑苹果的100万人〉),指该文建议创立网上英文版,提及「苹果搞国际文宣线」;控方指英文版是「国际文宣」,黎就重申,创立英文版目为是争取国际社会关心香港状况,确认他希望利用英文作「杠杆」为香港提供政治支持。对于控方追问时指:「透过实施制裁?」黎就以「你说的,我没这样说」作回应。
黎亦确认,认为英文版毋须平衡报道,不需正面中国新闻,但否认控方指是偏颇的观点,称是反映香港情况的观点;法官杜丽冰指问题与香港情况无关,而是问英文版是否偏颇,黎反驳指并不一定,解释因香港当时面对中国大量对港人负面的措施。控方再追问英文版为何毋须平衡报道,黎续解释,因英文版目的是令世界理解香港苦况,与一般报章有别,又指现实是报章都有其不同价值,需透过新闻引发读者共鸣。黎又同意控方称,《苹果》价值属「黄营」,但指「所有报章都是一样」,会呈现不平衡观点。
就黎早前供称,《苹果》同事在未经他同意下,将其「成败乐一笑」专栏文章翻译成英文再刊登在英文版;控方引述张剑虹曾把相关讯息跟黎报告,黎庭上指,自己当时漏看有关内容,惟控方质疑相关通讯群组由黎设立,而黎当时曾回覆「很好」,黎就反驳重申自己是漏看,「我说谎根本没有用。漏看文章会被翻译,不是罪,但在法庭说谎是罪啊,我怎会令原来无罪的事变有罪?难道是要证明我不止是个政治犯,还是一个白痴吗?」
法官杜丽冰此时即高声向黎指:「你不是政治犯,你是接受刑事审讯」;黎就回应称:「你可以有你的看法,我可以有我的看法。」杜官再指她必须强调此点,而黎就向杜官表示,「你不可将看法强加于我」。
法官厉声不会容许黎把政治带入法庭
黎智英在争论期间又重申「我不认同你的看法」,杜官以「你可能不认同我的看法,但这是事实和现实」回应;黎就回答:「这是你说的(according to you)」。杜官此时静默,仰前盯著黎再高声作警告:「我最后一次告诉你,这是一个刑事审讯,无关政治,我不会容许你把政治带入法庭!」黎无奈笑言:「OK,原来如此。」
控方另展示黎与其助手Mark Simon的对话,黎表明希望彭斯、蓬佩奥、卢比奥等美国领袖订阅英文版,为《苹果》提供政治保护。控方问黎请Mark Simon帮忙是否因知悉对方跟美国政府有密切联系;黎就指是因Mark Simon是他唯一的助手,而他知道Mark Simon或有方法办到。黎之后在庭上阅读讯息后确认,Mark Simon当时曾透露他联络蓬佩奥助手Mary Kissel,当时并提及前白宫资深顾问惠顿及美国前驻港总领事郭明瀚能帮忙邀请政客订阅,而美国前副国防部长Paul Wolfowitz为时任美国司法部长巴尔的好友,若巴尔订阅是好事。不过,Mark Simon之后指,与惠顿讨论后认为最大问题,是高级官员不得披露付款资讯,也不可通过银行汇款,因为相关限制,黎指邀请美官员订阅《苹果》英文版最后没有成事。
案件编号:HCCC51/2022
编辑/网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