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部門負債累累 勢進一步拖冧港府財政

記者:夏雪(華盛頓)
2024.09.05

港府最近公布,本年度首4個月財赤高達1,354億元,已超出上年度全年赤字逾33%,創3年來同期的新高;財政儲備跌破6000億元大關,倒退至14年前水平。正當外界關注港府財政狀況之際,其實不少法定機構的財政狀況亦急促惡化中。本台統計,市建局、房委會、西九文化局等多個依賴性地產項目、自負營虧的法定機構,現時均出現財政問題,等候政府出手拯救。

港府正長期以「免補地價」政策和注資等方式,支持市建局、房委會、西九文化局發展,其涉及數以百億元(見表),以現時港府財政狀況能否繼續「輸血」令人擔憂。

hk-econ.JPG

市建局已無力維持收購舊樓能力

首先,市建局前一個財年(2022/23年)創9年來首次虧損,蝕逾35億元,去年再擴大蝕至39億元,而今年度屬「收購年」,建築成本達643億元,但目前現金儲備只有180億元。為維持營運,局方出動雙線融資,最近按法例獲財政司司長容許在政府擔保下,向外借貸最高250億元,亦宣布成功發行三筆合共120億元的債券,分為3、5及10年期,在長期信貸評級獲標準普爾評為AA+下,獲認購額一度高達逾228億港元,超額認購率約2倍。

前《有線財經台》台長顏寶剛,在本台節目《財經自由講》表示,未來市建局收入和還債能力存在隱憂。

顏寶剛說:「問題是之前所收購的地皮,例如裕民坊項目,收地成本高,但卻流標收場。沒有發展商願意合作,而今年會否再重推,及能收到多少標書,亦是疑問……加上建築成本高得誇張及高息,對局方構成相當大壓力……情況可見,在地產市場逆轉下多個與地產相關的公營部門,正承擔龐大壓力。」

據市建局數字,雖然過去10年,包括疫情前樓市高峰期,發債規模由8至48億元不等,加上政府豁免地價下,助局方維持盈餘,累計淨資產曾高達逾500億元。不過,如今港府財力不復當初,樓市差過2003年沙士、2008年金融海嘯,和97年的金融風暴,而主要靠收購舊樓再招標重建作為收入的市建局,近期欠缺新項目,而且屢出現「高買地賣」和流標等,包括上年度只得九龍城盛德街/馬頭圍道項目以19.34億元批出,虧損近15億元,其他項目的前期款項收入亦按年削6成。

房委會盈轉虧大建公屋能力成疑

以公屋租金和出售免補地價居屋等作為主要收入的房委會亦然。近年的收入不似預期,綜合運作盈餘由上年度126億元縮水至本年度26億元。其中,租住公屋收入本財年料由盈轉虧,會有約11.67億元的赤字,下年度更會有約21.43億元的赤字,而資助自置居所盈餘今年度大減逾8成,只有約22億元,變相令政府可平分的紅利亦大打折扣。

再者,為實現港府5年內加快興建1萬多個資助房屋需求,房委會料每年的建築開支由300億元起遞增至400億元,屆時現金及投資結餘水平於2028年3月底將減至 406億元。為求「保本」,除了公屋加租,財政壓力轉駕於市民外,近期大力推售的居屋單位折扣卻減少,折扣從去年的62折減少至今年的7折,在原本買樓意欲低的市場氣氛下,變相令居屋吸引力大減,恐令本年收入更不樂觀。

房協連續兩年虧損達18億元

近日公布明年加租一成的房協,亦連續兩年虧損達18億元,資產淨值469億元,即使現時表明不需政府注資,但近來流標收場的「港人首次置業」地皮,改由房協接手,料變相加重開支壓力需要可能會增加。為填補資金缺口,房協最近亦宣布將以銀團貸款方式應付未來5年的資金需要,金額以10億元計。

財經評論員利世民在同一節目指,對比兩個擔起港府建屋任務的市建局和房委會,後者的財政壓力長遠更大。

利世民說:「其實居屋都是為房委會的融資去做,因為免補地價,市民又可有(折扣)便宜些購買,又可讓房委會有錢賺的項目,去補貼出租公屋。這在市況好時可繼續運作,但早在『九七金融風暴』已出現,因為地產市道即時冰封,第一個受影響的是房委會,故才要出售商場、停車場予『領匯』(現名為『領展』)。但如今香港仍是擺脫不了地產補貼公共政策的模式,整個政府亦是。(政府有份入股的)『港鐵』亦是,每起一條鐵路都需要鐵路上蓋物業發展的資助。」

西九資金鏈斷裂流血不止

至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情況最為嚴峻。雖過去一直獲政府注資216億元、授予西九用地所有發展權及貸款融資50億元等大力支援,但因管理不善,自2017年起每年都出現赤字,料至2026/27年度年均赤字約5億元,現時該局僅得52億元現金流,料明年年中將耗盡2008年的216億元政府撥款,資金鏈亦會斷裂。最近局方更獲行會通過放寬「加強財務安排」,包括解除住宅項目賣樓和發展限制,出售所得的收益全部由管理局保留,毋須再補地價,涉及至少150億元,預計可維持約10年營運。

不過,在樓市低迷下,不少發展商要「賤賣」土地套現,單是土地由招標到發展商賣樓需時數年,局方能否獲如願收益,甚至清還高達百億元的負債,令人質疑未來仍否需政府再補貼。

海洋公園仍靠政府支助渡日

事實上,因吸金無力,受港府再三補貼的海洋公園,已有先例。每年虧損數以億計的海洋公園,最近宣稱上年度扭虧為盈,賺1億元,但若細看業績報告,收益並非因公司實力增強。其中,7,010萬元的「利潤」來自「物業、機器及設備減值撥回」,並非公司實質收入。另外,有3,910萬元是定存利息收入,但這是用政府批出的免息貸款54億元中的15億元所帶來投資收入,還款期2028年開始。此外,園方獲收取港府8.3億元補助金,大減營運開支,才令賬目出現「盈餘」。換言之,仍須港府補貼下才能生存。

節目總結時指出,可見西九管理局、房委會、海洋公園、港鐵以至市建局的原有營運,出現一定結構性問題,不足以應付支出,而港府拯救方法幾乎一面倒靠地產市場維持財政健康,如今在經濟不景,港府財政儲備減少時輸血乏力,營運危機陸續浮現,威脅公眾利益,恐怕最後由市民承受惡果。

編輯:溫曉平 網編:畢子默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