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對「打羽毛球」口氣軟化 稱是參考建議而非教育政策
2024.09.02
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周日(1日)接受香港電台《舊日的足跡》的訪問。就公民、經濟與社會科的性教育教材引起國際媒體關注,蔡若蓮稱「只是教學活動的參考建議,而非教育政策」,但強調課程面向初中生,向他們灌輸正確的性觀念「是非常重要」,而12至14歲的性行為屬違法。 教材受爭議的部份,包括建議學生面對性衝動時去「打羽毛球」、簽署承諾書訂立「親密界限」、若不能承受未婚懷孕等後果「應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等。
堅持「婚前性行為」是不對的 但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
主持人提及「就婚前性行為是不對的,有議員指會否太落伍」,蔡若蓮回應指:「能否做到是一回事,正確與否又是一回事。12至14歲你想他怎樣?難道要學外國那樣派避孕套?」「我們中華文化社會,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家庭對社會是非常重要。如果不尊重對方、不愛護自己的身體,將來會衍生好多價值觀的問題。」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8月23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看到性教育教材的新聞後大吃一驚,反問「是否要回到驗處女、處男的思維」。當時教育局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否認價值觀不合時宜。其後張欣宇在社交媒體再次回應,「政府闡述自己的理據,當然是份內事。但實在無需次次都要最後來個『定性』:有不同的意見就是『不專業』和『不負責任』。」「真正的authority(權威),不止是來自權力和地位,更加來自認同和人心。」
首次談到自殺兒子 曾稱「不會願諒他」
蔡若蓮在開學日(2日)談到學童精神健康問題。教育局推出「精神健康約章」,截至8月,共有420多所學校參與,推動學生注意休息、放鬆、提升抗逆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為識別自殺風險較高的學生,政府在去年底推出「三層應急機制」。蔡若蓮表示,至暑假為止,共有120多宗「第二層個案」轉介予社會福利署的支援服務團隊跟進;另有280多宗「第三層校長轉介個案」。至於機制會否恆常化,蔡若蓮未有正面回應,強調「會與學界溝通」。
她在港台的訪問中表示,學童自殺每個個案都好複雜,不是移除單一風險就不會發生。精神健康問題可以是因為遺傳、腦內分泌,也有因為壓力、人際關係、感情、學業,表現未能滿足身邊人和自己的期望等。
她首次談及7年前因抑鬱症自殺的兒子:「永遠失去一個很愛的人,那種感覺像心中有一個好大的窿,即使好熱鬧,都會感到孤獨。」因為信仰和親友的支持,「就算心裡永遠像有着一顆大石,但仍覺得有一層膜包住,未至於完全碎裂。」談到母子倆曾有二十多年愉快的時光,主持人問蔡若蓮有甚麼想對兒子說,她答:「他有問過我,如果他有事,我會怎樣。我當時為了嚇他,我說『不會原諒他』。後來我想告訴他,你放心,媽現在很好。」
編輯:陸南才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