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进一步输入大陆「技术专才」 劳权监察斥逻辑混乱落井下石
2024.10.18
港府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将与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建立建造业「一试多证」安排,意味在其他大湾区城市通过「湾区标准」考试的大陆建造业工人,或可随时以此资历来港工作。劳福局长孙玉菡周五(18日)更透露,将设途径方便「年轻技术专才」来港定居。劳权监察总干事蒙兆达批评,有关措施是对本地失业工人「落井下石」,亦忧虑文化及制度差异会影响施工安全。
本台上月曾经报道现时香港本地建造业工人,与从大陆输入的「外劳」比例失衡情况,一名在港土生土长、正面对开工不足的扎铁工人受访时这样形容:「我在一个地盘那里做杂工。有两组杂工、8个人一组,有16个人,只有我一个是香港人。」
《施政报告》:粤港澳设新建造业标准考试 大湾区内资历互认
然而,在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三(16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不但未有提出任何解决本地工人开工不足的措施,反而宣布将进一步引入方便更多「大湾区」的建造业工人来港工作的途径。
李家超说:「我们与广东省已成功构建香港首批工程专业的职称评价机制,会逐步扩展到其他建筑专业。我们亦与广东省及澳门合作,就建造技术工人及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湾区标准,并推展『一试多证』安排,通过湾区标准考试,可同时获发三地的职业技能证书,提升整个大湾区的建造业培训质素,培养人才。」
劳权监察:港劳工市场势构成进一步压力
香港劳权监察总干事蒙兆达批评,自去年7月「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实施后,香港已输入接近一万名「外劳」地盘工人,而且欠缺监管。今次大搞「资历互认」,反映港府「全面融入中国」的意图。
蒙兆达说:「三个地方建筑工人的资历都可以得到互认,其实意味著经过互认之后,将来可能会更加进一步大开中门,令到大陆的工人或者所谓『人才』,可以随时拿著这个已经认可的资历『持证』上岗在香港工作,必然就会对于香港的劳工市场进一步构成压力。」
蒙兆达忧中港差异影响楼宇安全、质素
「资历互认」除了可能令现时香港正「吊盐水」的本地工人生计进一步受影响,蒙兆达亦忧虑中港两地建造业文化及资历架构的差异,会造成更深远及严重的影响。
他说:「你看到不单止技工对于做事的手法,对工序的要求、技术的严谨程度是有分别的。而且两个地方对于规管楼宇建筑的法制,和制度文化都存在这么大的差异时,是会对于香港起楼、建筑的那个质素会带来几大的冲击,可能会拉低整体我们对于安全、对于楼宇建造的质素的那个要求。」
孙玉菡:将设新渠道助年轻「技术工种」来港成为「香港人」
但似乎港府对于「换血」的程度并不止于单单「输入外劳」,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周五(18日)在《施政报告》记者会上,形容香港部分技术工种,例如电工、电梯维修等行业欠缺「新血」,而经「补充劳工优化计划」来港的技工「无法成为香港人」,所以将设新渠道输入「年轻技术专才」,暂定配额一万人。
孙玉菡说:「年轻是甚么意思呢?我们初步想法,要经过这个渠道进来香港的话,他要35岁或者以下。因为我们希望找一些年轻人,他可以在香港为我们的技术工种,奉献他的青春,要他努力来补充我们的短缺。」
批港府说法「逻辑混乱」 蒙兆达忧高学历劳工市场遭波及
蒙兆达指现时香港有1.5万名建造业工人失业,除大举输入外劳外,现再巧立名目输入「年轻专才」,不但说法「经常搬龙门」、逻辑混乱,亦是对失业及开工不足的本地工人「落井下石」。
他说:「到底现在你是在说本地市场的人手出现短缺,所以需要输入相关的工种;还是你是在说需要补充人口,所以他们纯粹下来工作都不够,因为他们不能够成为香港居民,所以你是想透过这个计划,其实是为香港补充人口去换血,还是怎么样呢?」
蒙兆达又指出,现时近半经「高才通」输入的「高学历人才」来港后仍然无业,忧虑继续「大开中门」输入大陆「人才」,一旦香港经济再进一步发生大变化,不仅基层遭殃,而是连相对稳定的高学历及专业劳工市场都会受牵连。
编辑:施芷珊 网编:李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