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财赤破千亿学者倡公务员减薪一成 叶刘淑仪唱反调倡高官加约满酬金
2024.12.11
香港经济持续恶化,港府财赤连续3年破1000亿,在看不到曙光的情况下,社会上有强烈声音要求问责官员及公务员减薪一成,这样一年可省回超过百亿元。但继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开拒绝建议后,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亦附和,更指过往四度减薪后,官员薪酬福利待遇已大幅下降,建议再加高级官员薪酬。
- 港府调整今年财赤估算至1千亿 分析:港信贷评级或会被下调
- 港府财赤议员倡公务员冻薪 分析:就算开刀不会指向警队及国安
- 逾80企签「支持北都」惟落实投资不足一半 港商:图以政治手段解决经济问题
- 【声如洪锺】「双雄」无能落马,谁为财赤问责?
看到香港尖沙咀、旺角的店铺一间接著一间结业,金融界裁员减薪潮出现,市民早已开始勒紧裤头。但香港一众高官的薪酬却逆流而上。
我们尝试问他们问责高官月薪多少。
从事水电行业市民李先生(化名)说:「(你猜到高官现在大概是多少月薪?)好像局长是10多20万(月薪)大概。」
物流业市民张先生:「20万(月薪)吧。」
李家超每月薪酬、津贴总数达54万港元
答案全错。李家超最新的月薪(46.9万)加上津贴(8万)已超过54万港元 ,各司局长由37万月薪至41万不等。
知道答案后市民反应又是怎样呢?
从事物流的张先生:「我觉得哗然。」
从事水电行业李先生(化名) :「「我知道特首本身是高的,但司长、局长都那么高,等同总统都没有那么高人工。」
香港特首人工是全球领导人第二高的,第三是美国总统拜登,他每月人工折合港币26万,第一是新加坡总理,月薪是104万港元。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本月初在立法会宣布,将本年度的财赤估算,由原本的481亿,增加一倍至1000亿左右,却没有提出具体的开源节流措施。中大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接受电台访问时建议,公务员「一刀切」减薪8%至10%。若特首加上「六司十五局」问责官员减薪一成,每年可节省约1016万元;全体公务员减薪一成,更可为库房每年省下高达逾150亿元。
记者在旺角街头随机访问市民,大部份都认同高官以至公务员应该减薪10%。
有来港居住只有1年的港漂要求政府减薪兼裁员。
港漂董先生:「 我认为很有必要采取这个减薪,包括裁员的措施,因为疫情之后,全球经济都不很景气,加上中美贸易战、脱朐,香港作为中转贸易港,地位受到影响,很多外资机构都撤离,现在香港的老百姓生活都比较难过。」
李先生:「应该要减,因为共渡时艰嘛,减回一点出来,财赤就少一点。」
物流业市民张先生:「我认为应该要减啦,因为现在政府赤字有千多亿,应该要尽快执行,与民共渡时艰。」
叶刘淑仪为高官抱不平指过去多年薪酬大降
不过,行政会议召集人兼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就唱反调,周三(11日)在立法会提出书面质询,指问责官员过去曾四度减薪,薪酬福利待遇的实际价值已大幅下降,建议增设约满酬金、医疗保险津贴,不少市民都觉得离地。
张先生:「因私人市场都很少有约满酬金,通常以花红与业绩、表现、市道扯上关系,约满酬金就一定要付。」
张先生:「这个难以接受, 如果他们嫌薪酬低的话可以选择辞职。」
评论:问责官员凭甚么要加约满酬金?
时事评论员桑普认为,在财赤下,叶刘淑仪仍有此项建议是贪婪枉法:「你叶刘凭甚么说要加约满酬金?政治任命制度第一日已说好没有约满酬金,你当时都支持这个政治问责制的,你当时都背书这件事,今天你继续掠,人家就会觉得这是末世纪的风情,连官员都要卷席收被走人,外边很多做生意的都执笠、移民,卷被卷床卷席走,很多工作,就像是律师楼,冻薪,不雇用新人,一个二个都撤资。香港这班官员,觉得自己垄断政治权力,利用自己权力不断谋私,其实是以权谋私、贪婪枉法,这班人的目的就是为自己做事。」
李家超每月薪酬、津贴总数达54万港元
根据政府周三(11日)以书面回覆立法会议员提问,澄清问责官员的薪酬亦不是像叶刘淑仪所说般「有降无升」。2017年政府换届,问责官员一口气加薪12%。前特首林郑月娥在2020年时,因应COVID-19爆发,减薪10%,月薪约39.08万,但在翌年即加薪8.3%至42.34万元,直至2022年卸任。到2022年政府换届,问责官员亦有加薪4.1%,接著两年都有约2%增幅。
根据今年7月1日政府提供的资料,李家超的每月现金薪酬为469,495元,若再加上8万元不用实报实销的津贴,每月总薪酬加津贴达54万港元。至于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律政司司长的每月现金薪酬分别为417,330元、403,215元、389,580元;三位副司长的每月现金薪酬为382,990元;各局长每月现金薪酬则为376,405元,而副局长的现金薪酬定于局长现金薪酬的65%、70%或75%。
编辑:温晓平 网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