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特朗普暫緩對中國小額包裹徵收關稅 港府續停接收寄美國包裹

記者:淳音(台北)
2025.02.07

美國郵政雖然已恢復接收中港包裹,不過香港郵政繼續停止接收寄往美國的包裹。港府再發聲明,將矛頭指向美國郵政「突然暫停」又「突然接受」。業內人士指,美國郵政非朝令夕改而是正常做法,估計港方繼續暫停並非作「反制」,是因要處理積壓包裹並釐清收稅安排。面對被美方加徵關稅,港府周五(7日)跟隨中國決定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另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五簽再署行政命令,推遲對來自中國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包裹徵收關稅,直到商務部確認處理包裹和徵收關稅的程序和系統到位。

香港正式成為「中國香港」,在美中關稅下一同「受害」,美國郵政於當地時間周二晚(4日)宣布,即時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及香港的包裹;但不足一日便恢復,並說會有效執行有關中國的新關稅措施,指明要做好正式報關手續。

起初(5日)香港郵政也只是說暫停接收寄往美國包裹,但到美國恢復接收後,香港郵政則繼續暫停接收。到周四(6日)接近深夜的新聞稿更變得強硬,直指事件緣於美國郵政「突然通知」,然後又「突然宣布繼續接受有關郵件」。

港府發言人指香港郵政已與美國郵政機關展開溝通,「但當中仍有需進一步釐清的事宜,包括有關美方加徵關稅的要求」。港府並再次對加徵關稅表達不滿,敦促美國「糾正其錯誤行為,避免因政策朝令夕改,引起混亂和市民的不便」。

業內人士:今天收10%關稅明天又說不收才叫朝令夕改

不少市民對今次事件持有兩種看法,一是覺得香港郵政要對美國作出「反制」,二是認為香港郵寄要弄清有關關稅的問題。

香港物流業內人士Joe向本台指,當初美國郵政要暫停,相信是要更新電腦系統準備加徵關稅,並避免接受大量「壓線衝關」包裹造成積壓混亂,但在不足一天又恢復接收,估計是因為在美國郵政其實已早有準備,他認為是正常操作,相反質疑港府只是想市民將責任推至美國。

Joe:「是你(美國)弄到世界大亂、弄到郵政混亂,他們(港府)只是不停在說這個。但在正常立場,不論你經濟還是政治關係,在操作上因為美國頒布一個法令,海關(及郵政)要跟進,需要時間去停這個服務。一間公司也要改系統,何況一個政府,所以他們並非朝令夕改。甚麼叫朝令夕改?就是今天說徵收你10%,明天又說不徵收。」

Joe不認為香港郵政暫停接收包裹是「反制」美國,相反只是要處理手上已收和寄出的包裹,以及構想應對方案:「稅金產生了誰去支付?是貨運公司還是寄貨人,還是收貨人?或者客人知道原來要多給10%稅,那不要貨了,那怎麼辦?貨品要退貨也是需要錢。」

DHL客服回覆本台指,「如有關稅,收件人會收到支付通知」。(DHL 網頁截圖)
DHL客服回覆本台指,「如有關稅,收件人會收到支付通知」。(DHL 網頁截圖)

DHLFedEXUPS仍接收寄往美國包裹 

現時香港郵政停收,那麼市民要寄包裹到美國可以怎麼辦?本台周五(7日)分別再向DHLFedEXUPS查詢,DHL已恢復接收寄往美國的個人包裹,而另外兩間公司維持不變仍有接收。

至於支付稅收問題方面,DHL客服回覆本台指,關稅由美國海關徵收,「如有關稅,收件人會收到支付通知」,所以由收件人支付而非寄件人支付;FedEX表示需要海關清關完成評定後,才知道關稅收費,至於由收件還是寄件方支付,視乎客人填運單時的選項;UPS指同樣視乎客人選項,但因美國新徵關稅措施,「準時保證送達」服務暫時取消。

過去價值800美元(約6240港元)以下的小額包裹入境美國可獲免除關稅,但特朗普在周二(4日)簽署行政命令,取消「小額包裹」(de minimis)的豁免政策;不過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在周五再簽署行政命令,推遲對來自中國的「小額豁免」包裹徵收關稅,直到商務部確認處理包裹和徵收關稅的程序和系統到位。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