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郵政一度停收中港包裹劍指中國廉價電商 業內人士估計港中型物流公司會倒閉
2025.02.05
(最後更新:2025年2月5日11:40PM EST)
美中關稅戰正式開火,香港正式被視為「中國香港」,一同受影響,不單被加徵10%關稅,美國郵政於當地時間周二晚(4日)宣布,即時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及香港的包裹。但隨後發公告表明周三(5日)起會恢復接受來自大陸及香港的包裹,同時強調會與海關和邊防部門合作,有效執行有關中國的新關稅措施。記者到香港的郵局視察,有市民「摸門釘」未能將貨物寄到美國而措手不及;分析指,特朗普這一招,明顯是針對Temu及SHEIN等中國廉價貨品電商,利用小額包裹免稅將大量貨品出售至美國。業內人士估計,連番措施下,香港中型物流公司最受影響或倒閉。
記者周三下午到觀塘郵政局視察,有市民想寄化妝品到美國但「摸門釘」。陳小姐(化名)說:「寄不出。看看私人公司能否寄出。未到憤怒失望,但措手不及。」
從事審計的陳先生亦對新措施感意外:「想到政治上的事情,沒想到會突然間加辣,連這些比較溫和業務都有所影響,會有一點意外。我沒有預期,會先在這方面採取行動。」
美國郵政是於當地時間周二晚上發公告,宣布即日起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不過信件和非包裹的紙本郵件則不受影響。香港郵政周三下午宣佈,即時暫停接收寄往美國的包裹。《Now新聞》引述郵務職工會稱,部分郵局早上仍有接收寄往美國的包裹,暫時未知如何處理。
國際物流公司暫時仍處理香港寄美包裹
多間國際物流公司也受影響,FedEx、UPS和DHL稱仍會處理香港寄美包裹,但DHL指,不接受個人包裹,只接受公司帳戶處理;至於已寄出的則會繼續,但收件人必須在5日內支付關稅,否則會退件。
與此同時,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亦表示,日後從中國郵寄的包裹亦必須經過正式海關入境,每個包裹必須包含物品內容和適用關稅代碼的詳細信息,以及關稅的支付情況;上述的措施同時適用於香港,即使商品價值低於800美元,都不再享有美國「低值免稅」優惠。
特朗普這個舉動,外界分析明顯針對中國拼多多旗下Temu,以及SHEIN等廉價電商。事實上,這些電商過去都倚賴小額包裹運輸,根據美國國會中國委員會2023年6月報告,Temu和SHEIN可能佔據每天運送到美國所有包裹的30%以上,而這些包裹都是小額豁免寄出。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適用於「小額豁免」的貨物數量增長超過600%。從2015財政年度約1.39億件,增加到2023年的超過10億件,2024年更是預計會突破13.6億件。
中國電商股價應聲下跌
美國新措施公佈後,兩大電商龍頭阿里巴巴及京東集團在港的股價應聲急插。阿里股價一度低見95.3元,跌2.4%;京東股價曾低見153.8元。受消息拖累,拼多多於美股盤前亦大瀉半成。
香港物流業內人士Joe向本台指,不少美國人都使用電商平台買中國貨,例如SHEIN在2022年掌握了美國 40% 的市佔率:「美國人本身都會用貴了東西,如果那個家庭依靠中國貨,現在要轉用其他地方(貨品),例如越南。可以將貿易鏈轉移。」
至於進一步加關稅,對不少香港中型物流公司及專做美國貿易的公司影響甚大:「海運出口業其實已經沒有,空運出口業仍然有的原因,是大部分都在做電商貨,所以其實如果加關稅,即是導致靠做貿易的公司會增加成本。所以我的推斷及預測,其實好多公司會受加關稅影響而倒閉。」
時事評論員桑普同樣指出,以往不少中資將貨物拆成小包裹再寄到美國,以享有商品價值低於800美元有「低值免稅」優惠,如今美國最想是打擊中資電商平台:「每一個事項的稅率可以無限高,這個似乎只是試點。而且取消小額豁免,換言之今次和第一任特朗普就任時期很不同,以前會留所謂豁免口給大家,抓大不抓小。現在大小也抓,即是全面地對中國商品貿易圍堵。」
港府在周三傍晚發新聞公報,就美國向香港產品加徵關稅及暫停接收香港郵件表示強烈不滿。政府發言人譴責美國無視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的地位。指美國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港美之間有緊密的經濟互動,美國企業在香港有龐大商業利益。威脅假如美方不糾正錯誤,港府將採取一切可能行動,包括向世貿申訴。
香港郵政同日宣布,即日暫停接收寄往美國而內載貨品的郵件(內載文件的郵件則不受影響)。
中國外交部則敦促美方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停止無理打壓中國的企業,中方也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而澳門雖未被點名不能寄包裹,但在「一國原則」下澳門郵電局自行宣布,停收郵寄往美國的包裹及小郵包。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