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港院校學術自由嚴重倒退 老師學生均成國安警監控對象
2024.09.25
在香港,「嶺大編委」周三(25日)發聲明,指校方以「令人誤會」為由,要求該校編委會停用四字簡稱,紀念品及出版刊物均需使用全名。有人權及倡議組織周二(24日)就香港學術自由發表的研究報告,亦指大學生正遭受不同手段打壓。有曾任編委會成員的大學畢業生形容《國安法》下的校園氣氛「繃緊」,學生組織會受校方甚至國安警的嚴密監控,亦有學生指校園內學術討論氣氛減少,有退休教授批評香港大學教育嚴重倒退。
人權觀察報告:香港大專生言論結社、出版自由受嚴重侵犯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及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 HKDC)周二(24日)發表題為 《我們再也不能秉筆直書》(We Can’t Write the Truth Anymore)的研究報告,講述香港學術自由在2020年《國安法》實施後的嚴重倒退。
報告提到,大學學生會自《國安法》實施後被校方以不同手段打壓,包括收回會址、不再代收會費、拒絕承認學生會等。有學生會被迫宣布解散。發起和平抗議與集會的學生,往往遭受懲處,嚴重侵犯學生的言論、集會、結社、出版自由。
嶺大編委突被校方要求改稱呼 四字簡稱沿用多年
無獨有偶,「嶺大編委」周三在Facebook發表聲明,稱校方以「收到大量投訴」指採用「嶺大編委」四字簡稱,令人誤以為編委會是嶺大官方組織,以此要求編委會不能再在紀念品及刊物等使用,要以「嶺大學生會編委會」或其他不會令人「誤會」的稱呼代替。
「嶺大編委」總編輯陳佩妍在聲明中指出,以簡稱「嶺大編委」為數十年來約定俗成之事,對校方決定深感不忿及失望,但為繼續為嶺大學生服務,將配合要求更改名稱。
前編委:削資源屬校方打壓手段之一
剛投身社會的Fern(化名)去年畢業自香港一所大學,在學時曾任大學編委會及學生會評議會。她向本台形容,嶺大校方今次要求編委會停用簡稱,令他們需要重新製造紀念品,亦是校方打壓手段之一。
她說:「每年學生會批予編委會的撥款都不多,如果他們將預算用來製作紀念品(籌款),那我不知道他們如何出版刊物。他們可能會慢慢由有實體刊物出版,變成沒有實體刊物,剩下電子版。由有刊物變成只得社媒新聞,因為資源減少了。」
學生會成員定期接校方致電「關心」
至於學生會方面,Fern指學生會成員會不時收到校方的「關心」,例如會有人提醒他們不要讓「老鬼」回校參與會議等。
Fern說:「學生事務處的職員,他們會定期打電話向學生會成員了解近況,包括問『你們之後會如何做呀?』、『你們之後會否解散呀?』之類,我會形容是好像中學學生會那樣。」
校園內討論氣氛漸滅 學生相約校外聚會被國安警「溫馨提示」
Fern又這樣形容《國安法》實施後大學校園內的改變:「我是覺得很繃緊,即是好像大家都各有各的生活,但你不會再看到任何的人擺攤位、或者做其他任何事情,好像只有舞蹈學會的學生或者照舊如常在練舞。整個校園是很靜的,它只是一個場所,但不是一個讓你有一些公民討論、給你有一些自發行動的地方。」
人權觀察的報告又提到,香港部份大學又會僱用前警察負責校園保安工作,攝錄和監視學生進行未經校方許可的活動,但Fern指有大學生打算在校外聚會,竟接到來自其他單位的「提醒」。
她說:「可能他們『圍內』說想做些甚麼、幾時聚會,都會有國安警通知他們,說知道他們可能明天打算有些聚會,不要在那裡辦了,不要辦吧,都有這些『溫馨』的提示。」
有另一位學生表示,現在很多師生都害怕在課堂內的言行都會被紀錄下來, 所以已沒有講師和學生敢「亂講嘢」,怕隨時被舉報。學生提問越來越少,校園內學術討論氣氛也逐年減少。
前助理教授:大學教育質量嚴重倒退
理工大學前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以上種種例子反映政府及大學高層現在是有默契地壓抑大學的社會功能,同時大學教育的質量正嚴重倒退。
鍾劍華說:「現在在做的根本不是大學教育,因為你大學連學生會都要打壓、編委會都要打壓,不讓他們存在。學生會沒有活動、沒有學生組織,更加不要說學生參政、或者參與校政,根本就沒有空間。就連討論都不容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至於Fern亦質疑現在讀大學的意義何在:「參與過校政的人,他們的人生或者視角都會有些不同。但是當你都少了一個渠道去關心身邊的事情的時候,你的大學生活可能只剩下讀書,可能拍拖、住宿舍。那我會想,大學生讀書是『本份』,那還有沒有其他意義呢?」
人權監察倡海外合作學府設保密申訴機制
人權監察的報告建議,擔任香港研究資助局學術評審委員的外籍學者,主動追蹤香港大學校園遭到中國和香港政府騷擾、監控、審查或威脅的申訴事件;亦建議與香港大專院校合作的海外學府主動了解中、港政府對香港院校直接或間接的打壓,並為師生設立保密申訴機制,為受影響師生提供協助。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