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良再撰文直批港府「求成心切」 评论:国策转变港不可再做伸手党
2025.02.04
本月底将发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港府势必再面临上千亿财赤危机。前运房局长张炳良再次在报章撰文批评港府,指不应将财赤归因于疫情,又称现届政府「求成心切、广开战线」,认为香港「内地化」只会失去优势;他并建议公务员先考虑冻薪,高官及议员亦要「率先与民共渡时艰」。时事评论员桑普认为,张的说法并不反映建制派有股「清流」,仅反映香港与自由世界脱轨后,北京已没有「水喉」照顾香港,提醒香港不要再做「伸手党」,而要自行削减内部开支。
现任教育大学讲座教授的张炳良,周二(4日)在《明报》撰文,一开首即重提前年已提醒当局「不乱派钱,不好大喜功」,支出须合乎效益;他直指现届政府「求成心切、大兴土木、广开战线、在在需财」,直至最近财政储备跌至5709亿,才意识到危机,纷纷主张削减开支。
他指出,回归后的政府出现高层的民粹与花钱解决问题作风,结合各党派与利益团体「下单」,派钱成为惯常博取好感手段,开了缺口难以收回,从而增加财政的长期负担,而并不是单纯疫情引致财赤。
对于香港的定位,他指出,不能一厢情愿觉得国家经济好时香港必然会好,关键在于香港能否维持独特性及国际化,否则特首李家超经常说的「超级联系、超级增值」,他认为只会流于虚词。
张炳良曾批反驳队「层次很低」
事实上,张炳良近年多次与建制派「唱反调」,2023年时曾撰文指香港要防「一左二窄」,暗批港府「超前地爱国」。去年10月,又撰文指反驳队「层次很低」,提议政府应鼓励集会,以重建香港的国际形象。
对于张炳良多次公开批评港府,时事评论员桑普认为,是因为中国国策转变:「最近开始转风向,好多资深建制人士引述京官提醒,面对变局逆境,香港各界需要自强,求变,不可随便向中央做『伸手党』,还要兼顾香港和国家的发展,换言之,你们香港人自己想出办法。你自己要谂方法开源节流,所以至会出现张炳良这种声音。」
他认为,加上曾钰成近日开腔,期望政府能放下包袱,与欧美国家重建联系;代表两人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代表中央向港府建言。
张建议高官议员与民共渡时艰
张炳良亦指港府「不应等运转、不虚张声势」,要务实扭经济处境及国际观感;建议重建财政纪律,公务员及公共机构先考虑冻薪,而高官及议员应该率先与民共渡时艰,才符合「灭赤正义」。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就认为,参考2003年先例,问责官员减薪是体现「共渡时艰」的民意呼声:「但是现在民意要求很清晰,只是没法量化,若果高官能与民间共渡时艰的话,第一是官员的薪金应该削减或最少冻薪,以至是某个幅度上的减薪。」
建制派议员在财赤危机日近,亦都急急出谋献策,工联会邓家彪建议「外判」劳工处部份服务:「有600多个(劳工处职员)是做就业服务,其实这些与执法无关,譬如说做就业服务,是否应该交予第三部门去做?好像社会福利署,都有很多是由NGO去做。」自由党邵家辉就提议,政府部门自行作人手调配。
编辑:温晓平 网编:池焕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