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调整今年财赤估算至1千亿 分析:港信贷评级或会被下调
2024.12.02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周一(2日)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上,首次将本年度香港的财政赤字估算,调整至1000亿元左右,比年初财政预算案估计的481亿多逾倍。香港由2020/21年度起,过去6个财政年度,有5年陷入财赤。政府原本预算到2025/26年度可回复盈馀,但陈茂波已改口说「有信心三数年内恢复平衡」。在开源无方、节流无力的情况下,政府的财政黑洞会把香港带到怎样的境地?分析指,除了信贷评级会被下调,最坏的情况,是不打算离开香港的市民也对政府失去信心,到海外开户。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计及发行债券收入及偿还到期款项后,初步估算2024/25年度的综合赤字大约1000亿元,高于今年《预算案》时预计的481亿元。」
政府财政流血不止,一早已经写在墙上。是否有需要调整今年财政预算案的估算,10月发表施政报告时已遭连番追问;到11月有立法会议员提出书面质询,指本财政年度首5个月,若未计算发债收入,港府财赤超过2010亿元,指「情况令人担忧」。陈茂波周一(2日)在立法会,终于承认预计今年财赤再破千亿元。
保险界陈健波:「与97-98年度相比,现时政府的收入增加了125%,但支出增加了300%,你当政府收入跟个人一样,收入增加得少,但开支增加更多,一定有问题,」
选委会吴杰庄:「我们都关心赤字情况,因为影响信贷评级。」
财政预算案估计的330亿元卖地、补地价等相关收入,至10月底只有37亿元,达标无望。
但陈茂波仍是那一句:「具体的举措,我们探讨完毕,会适时向大家交待。我们的赤字大概可以在三数年内恢复平衡,我绝对有信心。」
财政储备未12个月乾塘
财政黑洞遇上经济下行,陈茂波强调以「节流为主、开源为副」,以免对市民造成震动。但节流措施除了「维持公务员编制零增长」,再无其他板斧。开源方面,亦只有一些细眉细眼的措施,包括实施「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标准税率两级制」、物业差饷累进制、恢复征收酒店房租税、以及增加商业登记费等,预计每年为库房增加数十亿元收入,相对千亿赤字,是杯水车薪。
至10 月底,香港的财政储备已跌至5,709亿,相当于12个月的政府支出。比起2003/04年度的13个月,情况更严峻。浸大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前助理教授黄伟国表示,正常做法是削减公务员编制及薪酬,以至医疗、教育、社福等主要开支,即是回到2001年至03年、梁锦松任财政司司长的年代,「现时政府究竟有没有能力处理财政问题?其实现在财政问题,根源在现在这个政府。」
若政府继续无视财赤问题,将会影响香港的信贷评级,「理财的表现,我相信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政府有没有盈馀,或者就算有财赤,有没有相应措施去处理,都很重要。如果你看到陈茂波在这三方面,都没有很明确的路线图, 我们相信陈茂波在来届、两年半后都不会再做财政司司长,不如就算了,甚么都不要做,或者随便做便算,我相信信贷评级都会考虑这些政治风险因素,令到香港的评级,有可能在未来这两年不断降低。」
以发债掩饰财政问题
更严重的是,1000亿左右的财赤估算,已是「先洗未来钱」。政府2024/25年预计发债1200亿、还债242亿,得来948亿收入,以支付基建开支。未来3个财政年度,政府每年再发债1350亿元。但有借有还,政府要偿还的款额逐年增加,到2028/29年,就达到「还债高于发债」的情况。
新民党何敬康:「我本人不乐观,政府的主要措施都是用『现金收付制』的会计方法、用借贷收窄财赤。特区政府有何计划去还钱?」
还债高于发债,意味著政府更不可能回复收支平衡。黄伟国指,最坏的情况,是市民对香港失去信心: 「 会不会连小市民都觉得对香港的财政体系、银行体系没有信心,连一些不打算走的香港人,都去外国开户口,继续钱向外国,会安心一点呢?」
违反基本法「量入为出」原则
《基本法》第107条列明,政府财政「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目前政府的财政纪律,是公然违反《基本法》吗?黄伟国称,「自从有《国安法》之后,已经没有《基本法》了。这件事最多是媒体对特区政府理财表现的一个最大批评,就是它破坏《基本法》量入为出的原则,但是特区政府也不会有任何后果。」
黄伟国指,当年《基本法》这些条文的设计,是出于政治需要,多于实际怎样履行「量入为出」的政策。
编辑:温晓平 网编:池焕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