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100次「加強」37次「改革」 兼充斥中國用詞「打造、對接」

粵語組報道
2024.10.16

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以「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作主題,本台盤點了3萬多字的報告,除了一貫的「中式用詞」外,報告用了100次「加強」、59次「創新」及37次「改革」。到底,整份報告又是否真的創新又具改革味道?

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除了讓行政長官闡述未來一年的施政外,更是讓特首「表演」的好機會。李家超這份報告雖然以「改革」為主題,但一開首當然要「討好」中央,開篇即重提三中全會的「指示」,要香港充份發揮一國兩制,以及「繼續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四點希望』」等等,接著便是講述如何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維護國安、愛國教育及弘揚中華文化等。

以改革為主的施政理念,到底有多少「改革」呢?答案是37次,包括「體系改革、體制改革、深化改革、不斷改革、加快改革」等,但他在宣讀時講得最多的是「加強」,包括了「加強領導、加強處理、加強抵禦」等;其次就是「創新」,出現了59次,除了一貫「制度創新、創新發展、科技創新」外,他還說了「守正創新」,一般人似乎難以明白。

「對接」成今年報告較新鮮中國式用詞

作為一國之下的城市,李家超的用詞當然亦要配合國情,「內地」二字出現了62次、「中央」則出現了11次;同時亦大量使用了「中國式用詞」,包括特區政府最喜歡使用而一眾媒體亦樂於跟隨的「打造」,全文出現了15次,包括了「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打造綠色航運中心、打造世界領先新地標、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等;「優化」亦是熱門用詞,出現了42次。而今年次報告中比較「新鮮」的中國式詞語,則是近一年出現的「對接」,一共有10次,李家超宣讀時提出要「機制對接、合作對接、緊密對接」等。而他提到舊樓管理時,亦指「政府明年會於選定『小區』推行聯廈聯管試驗計劃……」然而,香港過去一直以社區、屋苑、區域等字眼。

施政報告更提出香港要成為、鞏固、發展、強化、建設、「打造」多個「中心」,包括「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綠色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黃金交易中心、跨境財富管理中心、香港藥械監管中心、以及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等。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