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訪英3天「打醬油」 評論:港府陷外交尷尬
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上周出訪英國,期間破紀錄未與任何英國高官見上一面,就算貿發局為司長牽線「搭台」,亦只有前港督衛奕信賞面出席了一場晚宴,亦是首次香港高官訪英沒有與官方代表會面的一次。學者分析,跡象顯示港府已在國際上陷入尷尬,既做不了中國對外「中間人」的角色,亦不能替香港開拓商機,外訪淪為官員「交功課」的活動。
在包括特首李家超在內多名香港高官被西方國家列為「制裁名單」之下,能夠出訪歐美先進國家的香港高官所餘無幾。上周三至五(20至22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訪英3天。
「Hello I am Paul, nice to meet you」,這是港府新聞處發布陳茂波訪問歐洲的影片,傳媒連日只靠政府發稿得到資訊,外媒亦沒有跟進。
陳茂波訪英的第一個行程是出席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晚宴」。港府聲稱有「約400名英國各界領袖和專業人仕出席」,港人認識的名單有前港督衛奕信及前行政立法兩局首席議員鄧蓮如,但不見任何官方代表出席。
在晚宴上,陳茂波向商界大派定心丸,以政府剛於同性婚姻覆核案部分敗訴為例,重申香港法庭獨立、公正,又指海外商界毋須因《國安法》而對本港前景「屈服於悲觀主義」(succumb to pessimism)。
之後他亦與英倫銀行行長會面、到訪生物製藥企業阿斯利康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期間沒有跟商界簽訂任何文件,亦無會見任何半官方機構人員 或議員,場面尷尬。
學者:高官外訪無地方去 英國怕得罪議員冷處理
香港學者黃偉國向本台分析指,選擇英國是因為香港高官已沒有外訪國家可選擇——中美關係近乎回到冷戰邊緣;日本核處理水事件令中日關係惡化;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近日亦因版圖問題與中國鬧翻,高官為交功課,只好「死死氣」訪英國,儘管明知會遭到冷遇。
黃偉國:(英國)政府也不想說一方面推出BNO計劃,但另一方面你又很高格調,或者甚至是你接待特區政府官員,其實也會令到在英國國內跨黨派一些對中國強硬的官員,給這些官員回抨擊。
過去香港高官外訪時會簽訂一些協議或備忘錄,黃偉國指出陳茂波今次訪英,連參觀的都是與財經無關的藝術學府。報道陳茂波訪英的外媒少之又少,只有港媒引用港府新聞稿,而港府發放的影片只是走馬看花、沒有重點,亦極少互動的現場聲音。由此可見,官員外訪只求「交功課」,無任何實際意義。
黃偉國:香港的官員作為一個中間人角色,你說當傳話或者幫中央政府傳話,或者作為一個中間橋樑,做一些比較幕後的事情,以前是有這樣的功能。你現在看到特區政府做的是,去到拍幾張照片,整個新聞稿,然後吹一大輪就算了。
前特首林鄭月娥到英國簽協議
港英關係緊張之際,港府大半年內先後派出3名高官訪英。早於陳茂波之前,官位較低的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年4月出訪倫敦,但會見了商業及貿易部國務大臣莊敦文;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國務大臣卓雅敏和財政部經濟秘書紀安俊;蔡若蓮於5月訪英,亦有英國教育部政務次官Diana Barran陪同下到訪中學。
本台翻查歷屆近十多年港府官員訪英的紀錄,過去司長級或以上官員訪英,均獲英國官員接見。外訪英國最多是歷屆的律政司司長。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於2006年訪英,與當時的英國檢察總長高仕文、憲制事務大臣范克林等高級官員會面。而鄭若驊於2018年訪英,同樣與英國政府高層官員、國會跨黨派中國事務小組成員等人會面。
2017年,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初期與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訪英,跟財政大臣夏文達、財政部金融服務總裁Katharine Braddick會面,並簽署協議。
記者:張仕仁 責編/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