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首提「不統不獨不武」 分析:吸引中間選民回流
在台灣,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首站外訪選擇了日本,他接受當地傳媒專訪時,提出兩岸關係應回到國民黨執政的安定時代,承諾當選後延續前總統馬英九提倡的「不統、不獨、不武」。學者分析指,侯友宜首度提出接受三不政策,吸引藍營支持者回流,對中間選民亦有吸引力,會讓一直落後的民調有起色。
侯友宜周二(8月1日)接受日本傳媒專訪時表示,現階段國際情勢緊張,台海安全引起世界關注,他當選總統會做到「堅持民主自由制度」、「有意義國際參與」、及「國際角色與貢獻」3件事,並以前總統馬英九的三不政策,恢復兩岸關係穩定。
之後與傳媒見面時,被問到是不是馬英九的提議,侯友宜延續他「答非所問」的作風。
侯友宜說:我一向走來都堅持民主自由的制度,也會加強國防軍備自我防衛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要跟兩岸之間的對話能夠重啟甚至交流,降低兩岸的衝突,這是我一向不變的態度。
不過,對於北京提出的「民主協商元年」,侯友宜則持反對意見,直言「不切實際」。他將有關責任都推給民進黨政府。
侯友宜說:因為現階段民進黨搞得兩岸兵凶戰危頻臨戰爭,這也是我這次來日本大家最關心的議題。現階段兩岸要先開始緩和衝突,所以要提民主協商的倡議,是現階段不可行的。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接受本台訪問表示,侯友宜從被提名到七月初,才第一次比較清楚論述自己的兩岸立場,相信吸引到更多藍營和中間選民的支持。
李正修說:我相信慢慢的會吸引很多的藍營支持者,甚至中間選民的靠攏。尤其是他本身是本省人的背景,所以基本上民進黨要打他賣台,比較不容易。
自從國民黨提名侯友宜參選總統之後,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民調一直領先,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排第二,侯友宜始終位居第三。李正修表示,侯友宜民調落後其中一個原因,是一直逃避說明兩岸政策。
李正修說:因為畢竟在台灣的選舉,兩岸、外交、國防是一連串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政策循環,所以你不可能完全偏頗,可是也不可能完全不提。所以他(侯友宜)一再閃躲導致很多選民,特別是藍營的支持者對他失望。
至於侯友宜選擇日本作為第一個出訪國家,國民黨智庫人士指,是由於日本距離近和聯繫較方便,又正值美國國會8月份休會,若安排訪美很難一次過拜訪官員和國會議員。
記者:鍾廣政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