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埠紀念日曼城集會 盼香港重光後「再開埠」
2025.01.27
1841年1月26日,英軍在水坑口登陸後正式展開160年的殖民統治,香港從此由一條小漁村蛻變成世界一線城市。但時至今時今日,這夥「東方之珠」變得暗淡無光。約百名在英港人趁香港開埠184周年,周日(26日)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集會,希望引起海內外港人思考,能否在「英屬香港」和「中國香港」以外「再開埠」,建立屬於「香港民族」的香港。
- 英內政部擬再調高歸化入籍申請費 移英港人:重新考慮家庭計劃
- 工黨不理民意力撐中國「超級大使館」 香港監察:中國不會兌現投資承諾
- 英ETA政策禁港有案底抗爭者入境 趕「尾班車」釋囚:如出獄後仍不能團聚很慘
- 1841年1月26日 香港正式開埠
在場人士合唱:「一起舉傘、一起的撐,一起儘管不安卻不孤單對嗎? 」
以「香港再開埠」為主題的集會,嚴寒細雨中在曼徹斯特聖彼得廣場(St. Peter Square)進行,有約百名香港及烏克蘭人參與。象徵「香港民族」的藍白旗,在《願榮光歸香港》的樂聲中除除升起。

參加者獻唱:「鐵欄前守護著,淚流亦要去抵擋,堅守心裡信念已不枉。」參加者之後輪流表演,包括Edward一家三口。Edward感慨,移居英國三年參加了不少活動,但眼見港人的參與越來越少,希望繼續用音樂激勵港人:「藝術、音樂,就正正可能是,我會認為,幫香港人、幫一些信念可能開始薄弱的人,用音樂去保持、平時聽著這首歌,去保持他們的勇氣。」

發起與參加者共舉藍白長布 港人望可建「香港民族」的香港
人權組織「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成員「阿星」形容,令他最無奈的是,香港仍然被分為97前的英屬香港和97後的中國香港,認為海內外港人都可以選擇建立一個屬於香港民族的香港。
他帶領參加者一同手握一幅長逾20米的巨型藍白色布條,襯托現場一幅寫上「拎起信念、親自開埠」的大型橫幅,寓意將來「重光」後,由香港民族決定未來香港的前途;亦有參加者一直向經過的人展示標語,但有華人向在場記者作意義不明的手勢。

多地在英港人組織號召「總動員」赴倫敦示威
大會主持亦指,香港被英國佔領、殖民,開埠後由小漁村,變成接通世界的自由港,但今日已被迫回復封閉; 呼籲認同自己是香港民族的人,將來「重光」後回港「再開埠」。
大會主持說:「我們因為香港民主體制淪陷而離開,然後因為英國相對成熟的民主體制而選擇逃離到英國。如果我們不想將來在英國都要面對中共政權的壓迫,這件事我們不能坐視不理。」

大會所指的,是英國實施電子旅遊許可(ETA)令有案底的香港抗爭者無法入境,以及英政府有意批准中共在倫敦建超級中國大使館。大會呼籲參加者去信居住選區國會議員,以及參與2月8日(周六),由多個海外港人、藏人及維吾爾人組織發起,在倫敦前皇家鑄幣廠(Royal Mint Court)外的「全英港人總動員」示威。

在英烏克蘭人勉港人滴水可穿石:「港人值得有自己國土」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曼城香港與烏克蘭族群一直有參與聲援對方的集會,今次亦不例外。一名逃到英國的烏克蘭女童亦以自己的語言獻唱,烏克蘭人Vera發言時形容,香港與烏克蘭雖隔萬里,但兩地人民的遭遇都非常相似,稱烏克蘭語亦有「水滴石穿」之說,寄語流散港人要相信終有一日可以回歸故里。

Vera說:「你們值得在自由、獨立的國家生活,你們值得擁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和語言,你們值得有屬於你們的國土,沒有人應該在其他國家尋求庇護。」
大會中段亦為月初離世的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默哀,前黃大仙區議員尤漢邦形容,邵家臻撒手人寰令人非常心痛;又指公義非由上天賜予,而是靠自己爭取。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