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中移動共享用戶資料 港研究員美國會作證:香港及大灣區在「中國製造2025」角色關鍵
2025.02.06
踏入「中國製造2025」計劃目標年,中國Deepseek(「深度求索」)突然冒起,被視為中國AI等高科技領域急速成長的代表,同時被揭暗藏中共對全球安全的威脅,而遭多國封殺。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張崑陽(Sunny Cheng)周四(6日)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是首位港人就「中國製造2025」問題作證。他指在美國制裁下,AI在內等「中國製造2025」十大領域仍突飛猛進,作為連接中西的香港和大灣區角色「舉足輕重」,敦促美國必須加強與盟國合作、建立中國供應鏈情報網,以抗衡中國威脅。
中國Deepseek的安全問題愈揭愈多。最新《美聯社》引述多位安全專家指,發現DeepSeek網站疑將用戶登入資料,傳送給遭美國制裁的中共軍工企業「中國移動」;而指出用戶常在生成式AI模型平台輸入個人隱私,變相成為對手情報「金礦」,形容安全風險比TikTok(抖音海外版)更高,得到資料數據「範圍更廣、精確度更高」。
最近美國、韓國、意大利、澳洲、印度、日本等國,紛紛禁用或限制DeepSeek。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周四(6 日)於例行記者會被記者問及時指,中方「有注意到有關情況」。
郭嘉昆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依法保護數據隱私和安全,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以違法的形式採集或存儲數據。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的做法。」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張崑陽,周四(6日)在美國國會出席「中國製造2025—誰是贏家?」聽證會(Hearing on "Made in China 2025—Who Is Winning?),中共透過「中國製造2025」計劃(MIC 2025),以大舉注資集資、擴大「軍民融合」、收購外資科企等方式,搶佔產業主導地位,擴張其在全球軍事、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
張崑陽說:「總括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競賽。這是一場爭奪經濟與軍事力量的戰鬥。中國正積極推進其發展。中國已經實現了十年前在『中國製造2025』宏偉戰略下所設定的多項目標。」
就備受關注的AI和機械人領域,張崑陽亦列舉中國多項成果,對美國和西方構成安全風險,並威脅其產業領先地位,例如中國已推出AI軍事無人機和機器人用作戰工具,如「彩虹」、「泰鴻」和「翼龍」等無人機已在戰區部署;華為「鴻蒙系統」(Harmony OS)、人形機器人「Unitree G1模型」和機器狗Unitree的B2W等中國國產科技,與Deepseek情況一樣,性能已媲美美國相應產品,甚至是「更快、更平」。
張崑陽又指出,在促進「中國製造2025」的過程中,香港和大灣區角色「至關重要」,包括利用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貿易樞紐以及其大學高科技人才,為周邊大灣區內的深圳、珠海等城市的電子、機器人、智能製造等基地,提供產業升級所需要籌集的資金、技術和零件設備,協助中國的製造業進軍全球高端市場。
張崑陽說:「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香港其實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安全領域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中心。因此,許多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前往香港尋求資金支持。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資金支持還是國家政策,當局都在提供更多激勵措施,幫助深圳的中型企業、獨角獸公司以及大型科技巨頭與西方企業競爭。」
張崑陽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美國最近對香港加徵關稅,的確令中國更難以利用香港規避制裁,但重申美國必須緊急採取行動,包括加強與日本、德國及其他歐洲盟國的貿易管制合作,建立中國供應鍵開源情報網,收緊對中國出口管制,以阻截中國透過「洗產地」違規轉運、中國企業在外國擴張以及預防中國間諜盜取技術。
翻查資料,中國2015年公布「中國製造2025」方案,發展10大產業的關鍵技術,包括電動車、半導體、機械人、航空航太和生物科技等,目標包括2025年從「製造大國」邁入「製造強國」。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及《彭博》、《南華早報》近年曾發表多份相關專題報告,認為中國已經達到成為「製造強國」的目標,中國設定的10大產業目標中,已達標逾8成,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已超越美國,「基本上就剩晶片了未能達標」。
本台早前曾深入報道,DeepSeek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並靠「三大招數」突圍而出,包括在香港集資、在晶片禁令「空窗期」囤貨、以及利用美國免費開放AI資源等;而且是百度、商湯、華為等中國巨擘在被美國制裁下仍急速發展的關鍵。事實上,《彭博》和高盛曾指出,中國企業近年創紀錄囤積半導體設備,助中國在制裁下繼續研發AI和晶片,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通用晶片自給率將提升至40%。
編輯/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