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議員提出更新《香港政策法》 港人赴美升學、旅遊、移居或受影響
2024.12.10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卡丁(Ben Cardin) 周一(9日)提出2024《香港政策法》,提倡中止香港的特殊待遇、把香港和中國同等看待。該法案並要求對中國及港府侵犯人權的官員追究責任。卡丁稱「我們必須與香港人站在一起,支持他們爭取自由的努力」,法案同時是為了保護美國利益。分析指,法案能否在短期內提上議程,視乎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取態。他可能會視法案為談判籌碼,要求中國妥協。
- 【澤論四方】美國已經打算切斷與香港聯繫
- 美國三大部門發400制裁名單 本台起底其中33間香港公司
- 港府斥美國「政客」對港指控「意圖卑劣」 稱不會執行「單邊制裁」
- 英國公布新一批俄羅斯制裁名單 三分一在中國和香港註冊
2024《香港政策法》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分配資源給國務院,推進香港的民主、人權、公民安全和互聯網自由,及支援流亡者;定期更新《香港商業諮詢報告》,提交香港政府向美國公司提出內容移除,或要求配合執法的詳情; 國務卿需每年評估香港的自治地位,建議是否要重新考慮根據美國法律給予的特殊待遇;建立法律途徑予香港人移民美國,並為居住在美國的香港人提供臨時保護。
該法案要求對中國及港府侵犯人權的官員追究責任,利用外交和經濟工具推動恢復香港的自治權和基本自由;又呼籲加強與盟國的多邊合作,向北京施壓,要求恢復曾經承諾給香港人的自治權和自由。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卡丁在聲明中表示,「美國必須加強並更新其政策,以應對中國和香港政府對香港自治和民主價值的侵蝕。我們必需與香港人站在一起,支持他們爭取自由的努力。2024《年香港政策法》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保護美國利益、促進人權並為逃避迫害的人提供援助,支持香港人未來能擁有自由、有尊嚴地生活。」
分析:特朗普或會視法案為博弈手段
香港浸會大學前政治及國際關係系助理教授黃偉國認為,民主黨在拜登即將落任前提出2024《香港政策法》,反映美國關注香港問題的人覺得,是時候推出具針對性的法例,透過香港加大打擊中國的力度。
港府近年曾多次要求YouTube、Google等互聯網公司和平台提供資料,或將部份內容下架,黃偉國指,2024《香港政策法》要求這些公司向美國政府滙報詳情,是為了對香港政府作具體制裁,收集理據,「透過提交這些報告,如果未來有甚麼問題,甚至有懲罰性措施針對這些公司,起碼可以靠這些報告和(中、港)政權劃清界線,令到它們就算有政治風險,損失也會較小。其實媒體都有報道,但這些公司交報告,會不會將細節詳情進一步披露給當局知道,令當局未來執行制裁,或者懲罰性措施時,有進一步的根據?」
通過2024《香港政策法》需要共和、民主兩黨共同支持,黃偉國相信機會頗大。但何時提上議程,視乎特朗普上台後的取態,「針對香港和中國的政策是兩黨共識。但最終會不會特朗普會拿這件事作為一個談判籌碼,去要求中國和香港要做一些事,只不過他想叫高價錢,來作為一種博弈手段?」
共和黨亦支持修法
1992年通過的《香港政策法》讓美國把香港視為與中國不同的「非主權實體」,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香港享有「獨立關稅區」地位,美國對香港出口敏感技術以及簽證安排,相比中國寬鬆。2024《香港政策法》是對1992《香港政策法》的全面修訂。
共和黨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以及參議員、候任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在2019年分別在參眾兩院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於當年9月通過,同年獲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該法案賦予美國相關部門制裁打壓香港基本自由和人權等行為的法律基礎。史密斯和魯比奧最終希望修改1992《香港政策法》。
華盛頓香港倡議社群反對法案
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被控襲警而入獄、現時在華盛頓倡議香港人權的美國律師Samuel Bickett在社交媒體X發文, 指卡丁法案中的若干重要條款「魯莽且考慮不周」,可能對香港人及香港造成傷害。華盛頓的香港倡議社群反對該法案。 而卡丁正是阻撓《香港經貿辦事處認證法案》(HKETO Certification Act)進行表決的人。
Bickett又指,2024《香港政策法》遠不止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它將禁止美國政府在任何法律或政策目的上,將香港視為獨立的司法管轄區,即使這符合美國的利益。香港將無法再被指定為基於司法管轄的制裁或限制的對象。此外,該法案還會阻止令美國政策支持香港擁有獨特身份及自決權的措施。他認為該法案不應被提交。
港府今年3月曾反駁「嗤之以鼻」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1月19日發表聲明,譴責47人初選案判決,美國將對多名負責實施港區《國安法》的香港官員實施新簽證限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二(10日)表示,已經對美方闡明嚴正立場,中方決定對在涉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美方人員採取簽證限制。她強調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事務屬中國內政,中國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
今年3月底,美國發表《香港政策法》報告。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聲明,指過去1年,中國繼續無視曾對香港承諾的高度自治、民主制度、權利和自由,包括就《基本法》23條立法。美國將對多名負責鎮壓的香港官員,實施新的簽證限制。香港政府隨即發文反駁,指「美國的所謂報告,以及制裁及簽證限制,全屬卑劣政治操作,妄圖恫嚇維護國家安全的香港特區人員,明目張膽地對中國內政和香港事務作出干涉。香港特區對此嗤之以鼻,無懼任何威嚇。」
《香港政策法》下港人可獲跟大陸人不一樣的待遇
1992年通過的美國《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 隨香港移交主權後實施迄今,與香港命脈發展息息相關。近年美國依據法案取消部分香港貿易關稅相關的特殊待遇,已令香港經濟重挫。若然該法案完全失效,香港商貿、公幹、旅遊、升學等各方待遇,將被「降級」,與大陸無異。美國對中國的制裁亦將直接適用於香港。
《香港政策法》一旦取消,香港將不再享有免於美國對中國徵收的高關稅和出口限制。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可能直接套用於香港,影響科技產業及相關貿易。
另外,現時香港居民申請美國升學、旅遊和移民簽證時,享有較中國大陸居民更寬鬆的待遇,例如批核時間和成功率較高。一旦法案取消,香港居民可能被視為與中國大陸居民相同,輪候時間會與大陸居民看齊,也會面臨更高的簽證拒簽率和額外審查。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