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調查英特爾及蘋果作反制 特朗普回應中國報復:It's fine
2025.02.05
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推出一系列反制措施,外媒再爆中國擬對蘋果App Store進行調查。評論指,中國擔心外部危機激化國內矛盾,可能會對美作出讓步來減輕內部壓力,又認為,中國在經濟實力上無談判籌碼。
《彭博社》周三(5日)引述消息指,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正準備對蘋果進行調查,涉及其向應用程式開發商收取高達30%的費用,以及禁止外部支付服務和商店。據報,去年以來,該機構官員與蘋果方面和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已經進行過接觸。
報道指,蘋果和中國騰訊、字節跳動等應用程式開發商長期對iOS應用商店相關操作上有分歧。中國自2024年以來,對包括輝達(NVIDIA,又稱英偉達)、谷歌(Google)在內的美國科技公司展開過一些行動,但與蘋果的討論仍在繼續。如果當前的談判進展順利,監管機構可能不會正式對蘋果採取行動。
英國《金融時報》周二(4日)報道,中國重新啟動了對谷歌和輝達的反壟斷調查,並考慮對英特爾(Intel)展開新的調查。報道指北京試圖通過對美國科技巨頭的調查,增加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談判籌碼。

英研機構﹕中國保留了退讓的選項
美國投行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貿易談判中,人工智能領域是中美之間一場更大的高風險撲克游戲的一部分,桌上有很多籌碼,第一個就是和TikTok 達成協議的 75 天窗口期。」
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也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的這些報復舉動是警告,表明中國可以在必要時損害美國利益,但仍保留了退讓的選項。對谷歌的調查可能會在沒有任何處罰的情況下結束。」
李聿脩﹕中國會拉攏美國盟友抗貿易戰
在歐洲的國際關係李聿脩(Ignatius Lee)書面回應了本台的置評請求,他指出北京當局面對美國新一輪關稅制裁,所謂的報復措施並不明確,其反應也不是很強硬,顯示習近平已失去2018年至2020年中美貿易戰時的「鬥爭決心」,越來越擔心外部危機激化國內矛盾。
李聿脩認為,對比2018年,中國對美國接近6000個項目進行多輪加稅,就知道北京當下的制裁只有象徵性的。而且美國也沒有一上來就把關稅拉高到特朗普競選承諾中所稱的60%,這也給中國留了談判空間。中國對谷歌等企業展開調查,是目的不是報復,而是作為脅迫美國談判的籌碼。
李聿脩指出,中共政權將保政權視為頭等大事。如果經濟對抗不至於威脅政權穩固,那就升級對抗;如果經濟對抗可能激化國內矛盾、危及政權穩固,那就降級對抗。因此未來中國可能會在其他方面讓步來減輕美國壓力,而不是主動升級對抗。同時,中國還會設法拉攏可能跟美國進行貿易戰的美國盟友,並在很多次要的領域讓步,以減輕來自這些國家的壓力,並以此平衡美國貿易戰壓力,也給美國製造內部壓力。
中國在經濟上無談判籌碼
澳洲價值聯盟成員、時評人皇甫靜則向本台表示,中國的所謂報復措施十分綿軟無力,都不是能夠有效反制美國的籌碼。儘管表現出強硬的姿態,但來自中共內部的壓力和中國當前的壓力都會讓習近平向美國做出讓步。
皇甫靜說:「習近平現在對美國對中共的圍堵,他是沒有任何招架之力的,他手上沒有甚麼牌了。我想他可能面臨他內部的壓力,是會逼著他跟美國放軟,但是他這個鴨子嘴硬,對國內老百姓他繼續用一套話語體系去哄騙,對美國他會放低身段,不得不損失他一部分的利益,求得美國放他一馬,手下留情一點。繼續要跟美國叫板的話,他再加百分之六十的稅,去掉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皇甫靜認為,中國沒有經濟上的制裁籌碼,外交上聯歐或是與第三世界國家對抗美國的願景也不會實現。
中國對美報復「虛張聲勢」
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也表示,中國報復美國的招式都是虛張聲勢做給中國老百姓看的。
楊海英說:「中美關稅的這個問題,中國反制美國,這些都沒用。習博士雷聲大、雨點小,主要是針對國內的中國人民說『我們和美國平起平坐』、『讓美國困難』,騙中國人,對美國沒有任何效果。」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被問及中國展開的報復措施時回應:「沒關係的,我們在應對中國及其他國家上將會做得很好。」他又說「不著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
編輯/網編﹕李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