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有史最大降價潮 業界:榨乾技術後掃外企出門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價潮,有業內人士指出,外資貢獻了最初的工藝技術和管理模式之後,中方就另起爐灶,並以低價傾銷佔領市場,最後這些外國車企則被踢出局。過程當中,更不排除涉及騙取政府補貼。
這場降價潮由「合資企業」東風雪鐵龍率先發起,湖北政府提供高額補貼大促銷,其名義是為了在7月1日「國6B碳排放標準」實施前最大可能地去庫存。據湖北官方公布的購車政策顯示,湖北本地人購買該車,政府和車企方分別提供5萬元補償。這意味著原本20萬出頭的雪鐵龍C6車價幾近折半。
一位「一汽」供應商告訴本台記者,一汽奧迪啟動七折促銷,其它車型,降價幅度基本在六五折。另一位要求匿名的長安汽車供應商告訴本台記者,現在國內車企基本都聞風而動。
他說:最近十年這個汽車行業急劇的擴大產能,幾百萬輛的庫存,然後那個碳排放又來了,都逼得沒有辦法了,雪鐵龍這個品牌是法國的嘛,東風雪鐵龍,它最近10年比福特的業績還要差,賣得更不好。所以說他20萬的車政府給5萬左右,然後企業補貼5萬左右,這樣一搞嘞,然後其他的都在跟進。這個降價的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這名業內人士指,在強制性產業升級的大棒下,這場血拼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那些和中國組建合資車企的外國車企。這些由中國官方主導的「合資企業」中,外資貢獻了最初的工藝技術和管理模式之後,中方就另起爐灶,並以低價傾銷佔領市場。最後這些外國車企則被踢出局。
他說:一定會有一批汽車大佬會倒下,包括福特。長安現在的銷量已經全面超過福特了,比如長安他的新能源車、混合動力車包括傳統的那個汽油車。他先給日本的那個鈴木合作,長安鈴木,最後也被搞死了,死了幾年了。國內的汽車的話他是通過低價來進行競爭嘛,他就通過這些東西,時間長了就把你搞下去了,像福特的話就是開了年之後呢,不斷地在裁減人員其他的,比如像東風雪鐵龍的話,也不斷地在裁員。
另一位匿名的資深的業內人士另向本台透露,中國不擇手段彎道超車的戰略非常清楚。而下面的國內汽車企業則以新能源騙補,在晶片等高精尖技術領域造假。
他說:西方進來的東西管理思想生產線比你那種國營企業要好,這是毫無疑問的。比如說像這種家電以前都是日本人的,後來這種東西都起來了嗎?包括他為甚麼要去強推電動車,一個是節能環保,一個是原來那種燃油車的那種發動機的技術障礙。這種過程中這種騙補啊,這種假大空的東西,這是事實。
本台記者亦聯絡長安汽車一位負責品牌宣傳人士,但她沒有對此置評。東風汽車方面也沒有回應本台記者的採訪。中汽協多個部門也沒有回應此事。
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資料,今年1月自主品牌份額升至52.4%;2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51.1%。1月份日系車市場份額則下滑至21%,美系車和法系車市場份額則更低。2月份國產品牌則同比增長29%。
這意味著歐美車企正在吞下他們投資中國後的苦果。自2018年以來,廣汽菲克、鈴木、菲亞特(港稱「快意」)、標緻雪鐵龍、雷諾都已經被踢出局。
雖然大眾、通用、日產、豐田、特斯拉等大牌車企依然銷量排名靠前,但由中國政府深度介入的替代行動,一直在持續拉近距離。同時,中國官方輿論正在有組織地壓制特斯拉,並嚴禁報道比亞迪等國產新能源車的負面消息。
記者:黃小山/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