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3-01-05
香港與中國大陸將於周日恢復通關。首階段採取配額制,「北上南下」每日配額各6萬。有港人指大陸疫情嚴重,要求疫情控制較理想的香港市民北上時提供核酸證明,做法不符邏輯,加上核酸檢測需時,料通關後港人會抱觀望態度。
2023-01-05
訪台的北約前秘書長拉斯穆森建議北約提供台灣軍訓,並和台灣軍隊在歐洲演習。如中國對台動武,歐美應對中國實施嚴厲經濟制裁。
2023-01-05
美國023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的「台灣學人計劃」在台灣引發討論。部分評論者及媒體社論斷言這項計劃是美國政府派官員到台灣「監軍」。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通過解讀法案內容和訪談,發現「台灣學人計劃」究其實質是一項美國培育資淺官員的公費留台、實習計劃,獲得獎助的官員如果無法完成學習計劃,還要補還政府補助,並且加計利息。而法案中更明文嚴禁赴台灣學習官員涉入美國情報收集工作。
2023-01-05
一名香港男子涉前年初起在多個社交平台發布煽動內容,他承認「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法官周四判被告入獄8個月。
2023-01-05
每年的年初都會有不同組織或名人對新一年提出預言或預測,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經濟及民生問題。
2023-01-05
香港「旺角騷亂4周年」集會期間有男子拆路障後遭「私了」,一名參與男生周四承認暴動及傷人罪,案件19日判刑,期間被告還押。
2023-01-05
英國方面稱,因大熊貓帶來經濟效益遠追不上每年200萬英磅的花費,又經多年努力無法繁衍,決定將一對年底租約到期的大熊貓歸還中國。
2023-01-05
據報中國正制定一項超過1萬億元的「半導體行業支援計劃」以抗衡美國, 不過在經濟衝擊下,有關計劃疑「胎死腹中」。
2023-01-05
《日經新聞》報道,因外界對美中關係緊張感擔憂,戴爾計劃在明年前停用中國製晶片,並告訴供應商減少其產品中其他中國製零件量。
2023-01-05
有大陸評級機構說,為增國際投資者認受性,大陸將引入國際評級體系,引領中資「走出去」,望與大陸評級體系「雙軌制」並行。
2023-01-05
世衛表示中國少報病毒死亡人數。美國對中國處理疫情方式表關切。中國外交部稱,當前中國疫情「可控」,中方長期與世衛保持合作。
2023-01-05
本台制作一系列特輯,從建築、人物、制度,帶大家回看香港這些年來的變遷,細味香港人又或是外國人心目中真正的「舊」香港。第一集,我們訪問了一位90後香港軍事歷史學者,及在香港最繁盛年代的知名英軍裁縫師,看他們如何描述「舊」香港。
2023-01-04
中國地方政府不斷傳出發不了工資,顯示三年防疫後,地方財政消耗殆盡。中央放棄救助由地方政府全資的「遵義道橋」,這間全國城投四強因無法還款及支付利息,宣布把債務延期20年,變相「賴帳」。分析認為,習近平治下地方債務危機嚴重,「遵義道橋」僅是城投破產第一槍,較窮地方同類的國有金融機構,亦將陸續面對同樣問題。而中共以保全政權及習近平面子為宗旨,最終由百姓承擔苦果。
2023-01-04
最近不斷傳出各地基層公務員拿不到工資。分析認為,地方政府早已債台高築,加上防疫和核酸檢測的費用,連一線城市的財政狀況也到了危險水平,中國三年防疫將地方債務泡沫推向爆破邊緣。中央政府財赤同樣嚴峻,料會造成濫印貨幣,繼而推高通脹,將危機轉移到百姓身上。
2023-01-04
台灣移民署周二一度發布9項港澳居民來台不能從事的活動要求,包括不可以參與遊行、抗爭、演說等政治性質公眾活動和不能接受媒體邀約等,雖文件同日已下架,但已引發高度關注。有在台的港人感擔心,認為是限制在台港人的人權;在台港人團體也擔心中共借事件分化抗中力量。學者認為,入境者在台的權利和義務存在灰色地帶,需審慎看待,但不宜過度模糊。